中国矿业大学

更新时间:2024-09-21 15:52

中国矿业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简称“中国矿大”(CUMT),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共建。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员,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Peking Syndicate Limited)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焦作路矿学堂是晚清时期由外国人开办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时也是在中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跻身中国最早一批近代大学的行列。

1、焦作路矿学堂时期

1909年3月,河南焦作路矿学堂成立。

1913年12月,首届学生毕业后,英国福公司停办了焦作路矿学堂。

2、福中矿务大学时期

1915年6月,恢复办学,定名为福中矿务学校,确定每年6月5日为校庆日。

1919年2月,学校举办专门本科后成为一所既有预科又有本科的专门学校。

1921年夏,学校增设大学本科,更名为福中矿务大学

3、焦作工学院时期

1931年4月,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的私立工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再迁甘肃天水,1938年迁陕西城固。

1938年7月,学校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与北洋大学北平大学东北大学所属工学院合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1946年7月,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复校,10月迁河南郑州。

1947年9月,学校迁至江苏苏州。

1949年4月,苏州解放,更名为国立焦作工学院。9月迁回焦作工学院原址。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将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领导。

1950年3月,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

4、中国矿业学院时期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筹建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

1951年2月,焦作工学院的师生员工及图书仪器设备全部迁至天津。

1951年4月,在天津举行中国矿业学院开学典礼和成立大会。

1952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

5、北京矿业学院时期

1953年9月,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6、四川矿业学院时期

1970年5月,中国矿业学院是13所“京校外迁”高校之一,从北京搬迁到四川省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7、中国矿业大学时期

1978年2月,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建,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同年,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7年7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将北京研究生部改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同年,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成为学校“北京校区东校园”,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园”的办学格局。

2000年2月,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其后,北京校区东校园又划转北京广播学院。

2009年10月,举行建校暨中国煤炭高等教育100周年庆典。同月,北京校区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校徐州校本部和北京校区逐步演变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

2010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2015年7月,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9月,入围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9月22日,中国矿业大学作为发起高校参加世界能源领域高校合作组织——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成立大会。

2019年5月17日,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同时,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第一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月1日,中国矿业大学举行建校11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11月30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医院揭牌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启动仪式举行。

2020年3月,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9月30日,成为高校“资源环境扶贫联盟”成员。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1月,中国矿业大学深圳安全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举行。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3年1月,教育部、应急管理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教育部应急管理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建中国矿业大学的意见》,决定共建中国矿业大学。6月20日,中国矿业大学与新疆大学共建西部能源研究院成立。7月23日,国内首颗矿用遥感卫星“矿大南湖号”发射成功。12月9日,由中国矿业大学等三方牵头的全国网络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安徽芜湖正式成立。

2024年3月,由徐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泉山区国防动员办公室、中国矿业大学共同建设管理的中国矿业大学人防宣教体验馆正式开馆。3月27日,中国矿业大学贵州研究院揭牌及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正式举行。6月26日,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开设74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3450余人,专任教师2156人,其中受聘教授岗位491人、副教授岗位935人,博士生导师530名、硕士生导师1518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5个。学校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两院院士17名(含外聘),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高端人才124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6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矿物资源与开采工程学科领域连续7年进入全球前50强,2023年位列全球第17;形成了矿业工程与安全科学、遥感测绘与环境、地质学与地质工程、土木建筑与力学、机械电气与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与经济、化工与材料等优势学科领域。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和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成2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

截至2024年5月,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人。

所获荣誉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与近百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建有9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20余所国外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矿业工程教育能力中心”并成为该中心在华唯一旗舰高校。在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合作共建“中巴矿物资源英才中心”和“中厄矿业学院”。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获全国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积极主办承办“国际矿业科学技术大会”“能源、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绿色开采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国际匹兹堡煤炭会议”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社会评价

中国矿业大学是江苏省四所省部共建部属大学之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在各类大学排名榜中均名列前茅,2016年名列中国大学排行榜第42位。“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40位。2020年8月,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中国矿业大学首次跻身全球500强。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在2022年获批国家部委推荐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23年到账科研经费12.6亿元。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9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学校在深圳、北京、新疆等地分别设立深圳研究院、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西部能源研究院,在校内组建碳中和研究院、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3个交叉学科直属科研机构,与徐州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中国矿大-徐工矿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6个对外合作科研平台。

学术合作

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成立于2009年10月。在中国矿业大学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学校与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波鸿工业技术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日本群马大学、越南河内地矿大学等矿业、能源、环境领域的11所世界知名高校共同发起并签署《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宣言》。联盟成员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为载体,在一次能源的绿色开采、洁净高效利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国际合作。

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中德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经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和中国前驻德大使卢秋田的积极倡导,中国矿业大学与德国Bochum工业大学、DMT、DBT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施罗德先生出任中心名誉主任,葛世荣校长担任理事长。中德中心被誉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范”,旨在加强中德两国在新能源、矿区生态环境、先进制造业、节能减排、煤矿安全开采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合作。

中澳矿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4月。该中心是中国矿业大学与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三校联合共建的研究机构,中心在地质勘探、采矿与安全、选矿、煤基合成燃料、新能源、生态环境修复、矿业经济与环境法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努力其打造成集人才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制造为一体的产、学、研、经相结合的国际化合作平台。

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联合研究中心旨在促进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首批优先领域有三个,即节能建筑、清洁煤、清洁能源汽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5家单位为中方清洁煤技术联盟团队,美方团队主要包括西弗吉尼亚大学、怀俄明大学、肯塔基大学等18家单位。

学术资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发表涉及矿业相关学科在国内处于研究前沿领域的论文,现已成为中国矿业(特别是煤炭)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被以下国际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煤文精选》(CH)、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煤文摘》(Coal Abstracts)等;被以下国内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力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矿业文摘》《中国地质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国土资源文摘》《全国报刊索引》《测绘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联合主办的一级学术期刊,原名《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创办于1984年。该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美国《工程索引》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或文摘收录。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0版)》,《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的总被引频次1270,影响因子1.060,他引率0.87,基金论文比0.90,位列全国矿业类期刊第3位。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矿业科学技术学报》)

创刊于1990年,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矿业大学主办。IJMST已被以下国际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s Journal (Russian))、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英国《煤文摘》(Coal Abstracts)、Scopus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

截至2022年11月30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纸质藏书累计251.18万册,电子图书448万种,中文数据库91个,外文数据库135个,中外文纸质期刊1066种,中外文电子期刊1895269册。

学术会议

中国矿业大学多次成功举办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冶金材料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历年举办重要学术会议有:

1985年至2009年,六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

2004年,混凝土与结构新进展国际会议(ICACS);

2007年,第八届国际“不连续变形分析及其在采矿和土木工程的应用”(ICADD-8)(北京校区);

2008年,第四届中国二次离子质谱学会议暨2008北京二次离子质谱学国际研讨会(北京校区);

2009年,亚洲城市环境学会第六届国际会议(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Asia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2009年,亚洲太平洋国际煤层气会议(2009 Asia Pacific Coalbed Methane Symposium);

2009年,第十届中国MBA发展论坛;

2010年,第二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

201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

2011年,第二届中国测绘科学技术论坛。

2015年,第七届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校园环境

截至2024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校址分南湖校区和文昌校区,总占地面积4413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校图书馆藏书226万册,数字图书89万册。南湖校区作为本科生基地,是一个集信息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它位于徐州市南郊,北临三环南路,与小南湖隔路相邻,东临新茶路,与云龙湖公园、泉山风景区相接,西至拉犁山脚下。这里有山有水,具有典型的水乡环境特色,总占地面积2858亩,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120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北区主要为10多个学院实验楼、专业实验室、电子实验中心、CAD实验中心、培训中心等;南区主要为公共教学楼及院系教学行政办公楼。

中国矿业大学学生生活区位于南湖校区西面,西达拉犁山麓,与教学区隔水相望。区内建筑呈指状分布,使拉犁山的景色也渗入其中,并与校内生态交往带融为一体。由碧水、绿岛、广场形成的生态共享区,位于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的中间,其地形、地貌及水系采用江南园林的构思,形成了一泓蜿蜒曲折的水面,岸边有大量亲水平台与广场,为师生们课余活动的主要场所。每隔一定距离便有跨河而建的步行桥联系东西两岸,把中央生态区分隔成了一系列明朗或曲折延绵的空间。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运动区分南北两个区。南体育区是主要的运动区域,布置在南湖校区的西南角,这里设有游泳馆、体育馆、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等,并有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便于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北体育区在两宿舍区中间,方便学生使用。体育场地包括:3个400米标准田径场、30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10个网球场、45个羽毛球场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一、校徽主体元素由圆环,地球,铁锤、矿斧和钢轨图案组成,寓意矿大既继承历史薪火相传,又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象征着矿大在立足矿业和能源、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向着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圆环内上半部分是中文邓体“中国矿业大学”,下半部分是其英文翻译“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选用邓体校名既标出了学校的名称,又体现了矿大人要永远感谢和牢记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该校的关怀与期望;中英文结合,表明该校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开放办学思想和实际行动。

三、中间铁锤、矿斧和钢轨图案下方标出的“1909”数字,意在说明该校是1909年创办的,是一所已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校。

四、整体色调为蓝色,寓意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表明矿大人以“开发矿业、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为己任。

五、校徽整体设计既继承传统,又有时代特征,并将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发展方向有机融为一体,体现了历代矿大人从“矿业救国”、“矿业报国”到“矿业兴国”的崇高理想与不懈追求。

1988年5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校名。

1999年6月,经校党委审定讨论,确定了中国矿业大学新校标。新校标由地球、火炬、园环三种造型和红、黄、蓝等多种颜色构成图案,整体成圆形。图案中间火炬造型配以地球,园环上半部分为蓝色,下半部分为白色,分别标有学校的中、英文校名。校标象征中国矿业大学以开采光明、造福人类为己任,表现了矿大人为祖国的强盛追求真理、奉献才智的崇高信念,同时也寓意了矿大人通过致力于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世界拥有蔚蓝色的天空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

中国矿业大学校旗:

精神文化

崇德尚学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必须坚持以德为先、以学为本,自觉做到“尊德性而道问学”。我校以“崇德尚学”为校训,遵循了党的教育方针与根本要求,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本质内涵与核心价值,包含着中华优秀文化的丰富意蕴,全校师生员工皆应信守奉行之。

勤奋 求实 进取 奉献

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进入新世纪,学校把近百年奋斗求索形成的“矿大精神”集中概括为十六个字,即“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秉承“爱国爱煤”的传统和“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全校师生从来没有气馁,凭着对煤炭科教事业的忠诚和信念,凭着发展中国煤炭工业、服务经济建设的责任感,负重奋进、自加压力、顽强拼搏、争创一流,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努力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

校庆纪念日为每年的6月1日。

《中国矿业大学校歌》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中国矿业大学分为南湖校区和文昌校区两个校区。

南湖校区

南湖校区位于徐州市大学路1号。

文昌校区

文昌校区位于徐州市金山东路1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