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兔

更新时间:2023-10-21 09:44

伏兔,出《灵枢·经脉》。别名外沟。属足阳明胃经。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或术者以手腕横纹抵患者膝盖上缘,当中指到达处是穴。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主治腰腿痛,膝冷,下肢麻痹或瘫痪,脚气,及股外侧皮神经炎等。直刺1—2寸。

名称释义

1)伏兔。伏,停伏、降伏也。兔,卯木也,风也。该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随风气飘扬和随经水冲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如停伏之状,故名。

2)外沟、外丘。外,外部也。丘,丘陵、土丘也。外沟,外丘穴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且沉降在胃经经脉之外。

功能作用

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定位

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解剖

浅层布有股外侧静脉,股神经前皮支及股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的降支,股神经的肌支。

主治

1.下肢冷痛,下肢痿痹,脚气;

2.疝气。

操作

直刺1—2寸。

临床运用

1.下肢麻痹、瘫痪:伏兔配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三阴交。

2.腿痛:伏兔配髀关、风市、阳陵泉、膝眼、足三里、地机、丰隆、悬钟。

3.腿足痛:伏兔配解溪、太溪、申脉等穴。

4.脚气:伏兔配风市、足三里、绝骨、犊鼻上巨虚、商丘等。

配伍

配髀关、阳陵泉治下肢痿痹。

功效

散寒化湿,疏通经络。

相关论述

1.《备急千金要方》:“狂邪鬼语,灸伏兔百壮。”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风劳气逆,膝冷不得温。”

3.《医宗金鉴》:“伏兔主刺腿膝冷,兼刺脚气痛痹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