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击战斗

更新时间:2023-08-30 21:54

伏击战斗,是指待预先将兵力兵器隐蔽配置在敌必经道路的翼侧,待敌进入预定地区,突然攻歼敌人的战斗。是对运动或临时驻止之敌袭击的一种样式,按空间,分为地面伏击战斗、空中伏击战斗和海上伏击战斗;按样式,分为预置伏击战斗和机动伏击战斗;按准备形式分为预有准备的伏击战斗和仓促伏击战斗;按配合形式分待伏和诱伏。目的主要是乘敌不备,歼敌于运动中。《孙子兵法·兵势篇》即载有:“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北宋时的《百战奇法》中提出:“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击之。”

基本介绍

伏击是一种特种进攻作战形式。其特点在于从隐蔽位置通过火力或其他攻击破坏手段摧毁移动或临时驻止之敌。伏击最后可以发动冲击,在近距离歼灭敌人,或仅在远处用火力消灭敌人。伏击作战重点不在于夺控地区,而在于消灭敌有生力量。与此同时,伏击作战也可达成骚扰和迟滞敌人,抓捕俘虏,摧毁敌关键技术装备,以及获取情报等目的。

地面伏击战斗中,按照设伏区域可分为点伏击,面伏击;按照兵力分布区域可分为直线伏击,L型伏击和V型伏击等。

战法考量

伏击战斗具有地利优势,便于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以逸待劳,出奇制胜。但隐蔽企图困难,战机稍纵即逝,情况变化急剧,指挥协同复杂。须周密组织侦察,及时、准确查明敌人兵力编成、行动企图、出发时间、行进路线、侦察、警戒等情况,掌握其行动规律,积极捕捉和创造战机;在敌必经路线、必降地区之侧或者附近,选择良好伏击地区,隐蔽、疏散地配置兵力,严密伪装和隐蔽企图,建立袋形伏击部署,待敌就伏,或通过示弱、袭扰等手段,造成敌人的错觉或不意,诱敌就伏。敌进入伏击地区后,突然对敌实施猛烈火力急袭,打乱其队形,伏击部队适时、勇猛地发起攻击,将敌切成数段,采取堵击、侧击、尾击相结合的战法,分割包围,速决歼敌。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由于侦察监视手段的发展及其广泛运用,隐蔽伏击企图将更加困难,对伏击战斗提出了更高要求;精确制导武器和直升机的大量使用,使机降设伏和火力伏击进一步增多。

步兵遂行地面伏击作战具体的战术考量如下,连排长官需负责以下内容的预设:

战史战例

中国古代兵书《孙子》中有“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的论述,《百战奇法・利战》中也有“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击之”的记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曾广泛实施伏击战斗。

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于平型关预先设伏,待敌进入伏击地区后,堵头截尾,向敌两翼实施猛攻,歼灭日本陆军第五师团千余人(见:平型关大捷)。同年10月26日,八路军第129师于七亘村伏击日军辎重部队,两日后又在同一地点再次伏击,两战皆胜(见:七亘村伏击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