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誉机制

更新时间:2022-08-25 13:02

信誉的获得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的它是诚信行为的结果又是人们进一步交往的前提信誉关系发生的当事人构成了信誉机制的主体由于人们信誉关系是伴随着经济交换关系而发生的经济交换所形成的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契约形式则构成了信誉机制的客体相互交换与合作是基于双方对自己义务的承诺和履行上面也即彼此之间的信任信任构成了信誉机制的内容。

产生

1、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制度变迁(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注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是一个非均衡发展、逐渐完善的过程。如果信用作为一种市场的基本制度来说的话,这种信用制度的建设发展明显滞后。二十多年的改革使得市场体系建设获得了飞速发展,全社会公众的商品意识、金融意识等市场理念得到了提高和普及,然而遗憾的是人们的信用意识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甚至较之以前还有些下降”〔曾康霖,1998)0信用制度的发展严重滞后,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使得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缺失或信用行为失范现象相当普遍。比如,流通领域中假冒伪劣产品曾一度泛滥成灾,毒大米、黑心棉、注水猪肉..…不一而足,又比如金融市场因“三角债”而导致银企关系扭曲,国有商业银行沉淀了巨额不良贷款,股票市场上的各种违信行为更是触目惊心: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基金黑幕、中介机构的弄虚作假等等;即使作为市场的“守夜人”和“裁判员”的政府也常常违背信誉,例如对农民打“白条”,个别地方政府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等现象。由于信誉缺失,在微观上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在宏观上导致民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长缓慢,信誉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制度瓶颈”。

2、经济学的发展为信誉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自从被公认为经济学“开山鼻祖”的亚当·斯密创立《国富论》以来,经济学的发展不过200多年的历史,但从对“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说,经济学的发展却走了一段迂回曲折的道路。早期的古典经济学在关注经济增长的物质因素(生产力)的同时,对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亚当·斯密在完成他有名的巨著《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研究》之后,并没有忘记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中提醒世人,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还依赖于良好的市场道德基础。以马克思创作的宏篇巨著《资本论》为标志,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达到了最高顶点。其后,以马歇尔开创的以数学为研究工具的新古典经济学以来,经济学逐渐放弃了古典经济学对“人”的关注的传统,走上了一条纯粹的数学推理的道路0直到上个世纪60, 70年代,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和博弈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经济学逐渐向“人性”价值方面回归,经济学越来越关注对人自身行为的研究。2001年,乔治阿克洛夫、麦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三位经济学家是因为在现代信息经济学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而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而经济学家丹尼尔坎内曼和弗农·史密斯,又是因为对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奠基性贡献而分享了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坎内曼所致力研究的行为经济学,是一门介于心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它试图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假设进行修正,从而将更为复杂的人类行为分析融入标准的经济理论之中。坎内曼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人类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的研究。坎内曼的研究使经济学界开始修正标准经济理论关于人类行为的某些公理性假设(如理性一贯、偏好不变等),以更加逼近真实世界的人类行为,从而使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力得以提高。

理论分析

信誉的获得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上的,它是诚信行为的结果,又是人们进一步交往的前提。信誉关系发生的当事人构成了信誉机制的主体;由于人们信誉关系是伴随着经济交换关系而发生的,经济交换所形成的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契约形式则构成了信誉机制的客体;相互交换与合作是基于双方对自己义务的承诺和履行上面,也即彼此之间的信任,信任构成了信誉机制的内容。

从宏观的角度看,信誉机制发挥作用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权制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有着密切关系。总体说来,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权关系越明确、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区对信誉越重视,反过来,对信誉越重视,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微观的角度考察,信誉机制离不开信息的流动、公开,惩罚措施的可信度基础。

但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对信誉机制起作用的条件的满足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信誉机制起作用的范围、效果也就迥然不同。一般说来,在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有限,信誉机制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人情式交易”中;而在以“契约式交易”为主要方式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比较充分地创造了信誉机制起作用的环境条件,发展出了一系列的组织制度,比如会计、中介服务、法律、仲裁等等。理性建构模式下的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排斥商品经济的特点,几乎一切经济事务都是依靠行政命令来指导。整个经济中没有商品、没有交换,当然谈不上讲信誉了。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渡中,有些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逐渐被打破,信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也逐渐得到改善,但是还很不完善。所以,信誉机制起作用的范围在逐渐扩大的同时,形势依然严峻,但也并非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悲观绝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