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识教育

更新时间:2022-04-10 15:39

公民意识教育是指以现代公民的本质特征为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而实施的各项教育活动的集合体,其核心是要使受教育者正确地认识、积极而负责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以发展国家和社会为己任。

必要性

1.公民意识教育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

2.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在的支撑

3.公民意识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

4.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融入世界的桥梁

5.公民意识教育是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主要内容

1.主体意识教育

公民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高度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给予个人以极大的自由空间,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根本上说就是人的主体性精神失缺的重拾过程。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使学生能从自我发展需求的角度去对待各项教育和管理,真正实现德育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2.规则意识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契约经济,这就必须要有与此相适应的讲法制、守规则的社会环境。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德育必须将契约精神规则意识作为基本价值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规则意识包括社会层面上的法制精神、履约精神和纪律精神。

3.公德意识教育

公民的公德状况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是民主法制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撑,也反映了一个公民对他人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所以,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

4、公民意识的不成功

公民意识的薄弱,与公民教育的不成功有关。中国历来的公民教育,强调一种奉献的教育,过于推崇榜样的力量,习惯将一些事迹夸大宣传,舍家卫国、舍己为人的精神受到社会的极度推崇,而作为一个基本的社会人所需要的公民意识却在大而空的思想意识教育中受到冷淡。由此呈现的是,一些基本的社会伦理规范无法得以传承,个体公民意识不能得以弘扬,甚至出现作为社会个人和自我的冲突,做出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

途径

第一,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公民意识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不太现实,因此,可行的方案是把公民意识教育融人大学德育中,把公民教育课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第二,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第三,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发展。校内生活的伦理准则、价值观念,学校的日常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是加强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和行为训练,提高公民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四,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建设校园文化。

方法

一是隐性教育方法。

二是渗透教育方法。

三是多样性教育方法。

四是人性化教育方法。

五是开放式教育方法。

读本

新公民读本》(2005年12月11日在北京发布新书),该套书被称为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套针对中小学生的完整意义上的公民教育读本”。

夏中义主编的《大学人文读本》。李慎之生前看到这套书,认为是他所见到的最好的公民读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