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本

更新时间:2024-01-30 22:56

刘守本(1943年1月8日-2022年12月30日),男,汉族,北京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内画鼻烟壶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代“京派内画”领军人物。

人物生平

1958年7月进北京景泰蓝厂学徒,20 世纪60年代初由北京市工艺美术各行业抽调技艺人员组建成立专门接待外宾的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后,根据工作需要,他开始跟随著名内画传人叶晓峰、叶蓁琪身边学艺。

1984年4月,调至新成立的北京长城美术品厂工作,直到1998 年退休。

1988年荣获轻工业部授予的劳动模范和市总工会授予的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同年由北京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命名为工艺美术一级大师。

1989年8月由北京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授予高级工艺美术师,1999年10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3 年1月由市政府认定为北京工艺美术一级大师。2006年获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是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荣誉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鼻烟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022年12月30日13时24分,刘守本在京不幸去世,享年80岁。

主要作品

刘守本创作了许多反映皇室生活的作品如《乾隆花园》、《乾隆皇帝赏壶图》、《百寿图》、《浴马图》、《乾隆皇帝戎装像》等。在表现北京古老风情上他也是运用自如。其中表现旧时旗人和京城平民生活情趣的作品有《笼中趣》、《品茶图》、《鱼翁八式图》、《灯前教子》、《踏雪寻梅》等,京味十足,意趣悠然。由于题材广泛,画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设色古朴,雅俗共赏。

人物评价

刘守本大师的作品料质讲究,构图严谨,画意生动,用色古朴,清新淡雅,以传统人物为主,诗书画印结合,其作品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优秀作品奖、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北京工艺美术“工美杯”金奖等数十项行业大奖,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成就荣誉

1987年他创作的内画作品《长安灯会》获中国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1992年其作品在亚洲手工业理事会年会上获得特别奖。刘守本现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荣誉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1993年11月1日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京派内画鼻烟壶大师刘守本百子图BONHAMS拍卖品

刘守本大师2001年百子图作品于2011年邦瀚斯拍卖成交港币33,750

28 Nov 2011 15:00 CST Hong Kong Fine Chinese Ceramics and Works of Art Back to auction 19621

An inside-painted glass 'hundred boys' snuff bottleLiu Shouben, dated 2001

Clear and transparent, the interior of the bodypainted with a continuous landscape scene of boys engaging in leisurelyactivities of admiring paintings, calligraphy, playing music and practicingmartial arts, signed Liu Shouben with one seal of the artist.

7.2cm high.

Sold for HK$ 33,750 inc. premium

Footnotes

·刘守本,2001年作玻璃内画百子图鼻烟壶

Liu Shouben was born in 1943 and is a major figurein contemporary inside-painted snuff bottles. He took an apprenticeship undertwo of Ye Zhongsan's sons, Ye Xiaofeng and Ye Fengqi. Although classicallytrained in the style of the Ye family, he has developed his own unique styleover the years.

(十二金钗由台北网友珍藏)

内画艺术传承人

在新京派内画壶代表性传承人刘守本的家里,陈列着雕漆、景泰蓝、玉雕等各式手工艺品,“生在天子脚下、皇城根旁很自豪,我们从事的是打着京城文化烙印的事业,老北京题材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空间。”内画壶是北京土生土长的手工艺品种,刘守本坦言,内画鼻烟壶创作技巧很容易,重要的是手艺人的修养和美术基础。作为叶派内画第三代传人,刘守本却说自己年轻时绘画基础不好,常常仿老,到50岁才形成自己的风格。壶嘴只有豆粒大小,小小的鼻烟壶以方寸之地呈现偌大画面,其制作工艺在民间甚至有“鬼画壶”的说法,称绘画者化身为狐仙,到鼻烟壶内部去作画。刘守本却说,内画壶并没什么神秘,技巧也不算高超。能为名人、政府首脑画肖像,是很多行内人热衷谈起的话题,刘守本却不以为意。他不标榜吹嘘,也不故弄玄虚,只把自己的成就归结于老北京文化的滋养。

鼻烟壶起源

吸鼻烟的习俗,源自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约在14世纪选用上好的烟叶、掺入薄荷、冰片等药材碾成粉,密封入窖,历经数年生产出商业化的鼻烟。

明朝末期,鼻烟从欧洲传入中国,到了清代顺治年间,有人用原来炼丹使的小瓶子装鼻烟,之后慢慢发展出了专门的鼻烟壶。到了雍正、乾隆时期,皇帝在鼻烟里掺进名贵的药片,赏赐给底下的人,这东西就在京城一带流行起来,有“饭可以不吃,鼻烟不能不闻”的说法。清朝嘉庆年间,一位南方的年轻画家叫甘桓,将小钢珠、石英砂和少量的水灌入鼻烟壶内,来回摇动,将壶内壁磨砂,再以弯钩竹笔在内壁作画,现发现甘桓最早的壶作于1816年。“造办处”和“御窑厂”制造出大量的御用内画壶。据故宫文献记载,在查抄清代大贪官和珅的家时,就抄出各类鼻烟壶1400多件。

我国历朝历代都有代表性的艺术品,要说最能体现清朝时代特征的手工艺品,非鼻烟壶莫属,也是当年八旗子弟手中竞相炫耀把玩的袖珍器具。

内画人才很少

我1943年生于北京,16岁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厂,先是做了两年珐琅,1960年跟着第一代鼻烟壶匠师叶仲三的儿子叶晓峰叶奉祺学艺。叶派内画特点主要集中在传统人物上,叶晓峰在继承叶派内画上比较全面,叶奉祺的主要成就在绘制古月轩(始于清代康熙年间,以珐琅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绘,经高温烧制而成)。我以画传统人物为主,兼工动物、山水等。

在作品的人文性和个性化方面,能够称得上顶级的还是处在清末民初的第一代内画人,也就是我师傅的师傅叶仲三以及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等人。在他们之前,没有艺人能在鼻烟壶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与此前品评鼻烟壶的材质和造型不同,那时人们欣赏内画和欣赏书画作品一样,要看是谁书画的、内容题材……

我学艺时,内画鼻烟壶属于国家的保留行业,京城画内画的一共只有6人,卖到国外非常受欢迎,怎么画都有人买。

内画壶被毁

那个时代,人们没有保护意识,一些画质模糊不清的旧壶,直接涂了旧画,再面上新画,没有考虑到它们的艺术性。这些旧壶,很多出自周乐元马少宣等名家之手,现在再想看看前辈的作品都很难了。

而国外却非常重视内画壶文化,外国人收藏的中国古董,第一是瓷器,第二就是鼻烟壶。他们专门在1968年成立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协会,总部在纽约,每年都办年会。我参加过两次,曾在英国一位收藏家乔治·布洛赫家里看到,金字塔状的橱窗里陈列着千余件鼻烟壶,有玉壶、玻璃壶、象牙壶、铜壶、瓷壶甚至石壶,才发现原来在书里看到的那些好壶都在他们家。这人前年去世,好多东西都拍卖了。

巴黎献艺

内画鼻烟壶只是鼻烟壶的一种,一般用半透明料器制造,也有高级的用水晶、玛瑙、翡翠等,虽说用玻璃也可以内画,但好的水晶画出来的烟壶更润且发亮。

它的工艺是用一根前端带钩缠狼毫的长笔,蘸上墨或颜料伸到口径很小的鼻烟壶内壁作画。在镜体上作画不像宣纸,一泼墨就不能涂,内画整个过程中若出现错误,可以用棉花蘸水涂改。对外人而言,有一种神秘性,笔怎么能伸到豆粒大小的瓶里画出乾坤呢?这是一种技艺,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内画鼻烟壶创作没什么神秘之处,入门很容易,技巧也不算很高超,重要的是手艺人的修养和美术基础。

虽说没什么高超的技巧,但内画对人的眼力和心力要求很高。上世纪90年代,我们去巴黎参加活动,由当时北京市第一副市长带队,那时巴黎是一个大区,我们赠送给他们区长的肖像壶是在北京就画好的,背面空白。带队领导说,“开幕式那天我写几个字,你把它写在壶背面。”

当天在表演场地,北京市副市长和巴黎区长入场后,我拿出鼻烟壶,巴黎区长看见上面是自己,很高兴。当时北京市副市长题了几个字,我正要写,发现坏了,场地里光线不够,笔伸进去根本看不清,两位领导站旁边,我就已经很紧张了,又有很多记者围着拍照,我流了一脑门子汗。于是,我偷偷对副市长说:“我拿回去再好好写写行吗?”市长拿过来看了一眼说,“写得很好嘛。”当场装盒送给巴黎区长。后来一想,他不懂中文,写成什么样他也看不出来。

工艺流程

1.选料:必须选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质,经过磨制或熔炼吹制而成的。

2.制胎:用钻石粉磨具先在壶口中心打竖眼,再向四周逐步扩展,直到内膛与外型的薄厚一致、平整均匀为止。用细金刚砂打磨壶体,把金刚砂、小铁球和水装进壶内,用手或机械来回摇动,直至内壁匀细适度为止。

3.壶内书画:根据壶型设计图案,用勾笔直接蘸上墨色在壶内勾好线条,西洋画则用淡赭色起稿。着色时应手法利落,一气呵成,避免厚薄不匀或漫浸外溢。

4.配盖和装盒。

过往经历

铁华1979年从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守本先生学习内画技艺。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内画艺术的创作,研究,创新和发展。多次参加了国内外的艺术展和文化交流活动。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鼻烟壶专业委员会会员。1976年在北京工艺美术厂学习国画,系统掌握了素描及中国画人物, 山水,花鸟,动物画技法。

曾受邀到希腊,德国,荷兰海牙,比利时,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文化交流和展演。作品获得澳大利亚埃利森艺术节一等奖。获得德国阿道夫艺术美术奖等,作品为收藏家所倾倒。主要代表作有《百子图》《瑶池赴会》《三英战吕布》《百鱼图》《赤壁游》等,其作品有很强的文学性。扩大了鉴赏者收藏家的思考及想象的空间,令艺术品位达到更高层次,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韩国政府为表彰其为中韩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特颁发证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