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宗正司

更新时间:2023-11-22 13:32

宋官署名。崇宁元年(1102)置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并置敦宗院以居宗室疏属。以宗室之贤者为知宗,掌外居宗室事务。南宋初年,先移镇江(今江苏镇江市),几经迁徙后,止于泉州(今福建泉州市)。

源于

泉州市 南外宗正司位于旧馆驿西侧大船亭以北、古榕巷西北隅,今梨园剧团驻地。  北宋靖康之难后,宋高宗赵构在临安府(今杭州)建立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管理赵氏皇族的南外宗正司也徙迁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因该地处于抗金前线,出于安全考虑,南宋建炎间(1127~1130),又迁至今浙江绍兴。

因难舍泉州舶税之膏腴,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又先将宗室349人迁徙泉州,管理皇族宗室事务的“南外宗正司”随迁,将旧馆驿内西侧的泉州添差通刺厅改成皇族居住地,“南外宗正司”司署设在古榕巷内之“水陆寺”中。日后规模不断扩大,聚居地建筑堂皇富丽,司内设有睦宗院、惩劝所、自新斋、芙蓉堂,还有天宝池、忠厚坊等。同年,在泉州州治西南袭魁坊睦宗院东设立专为教育皇族子弟的“宗学”,学制二年。

发展

在泉州的宗室子弟初期仅349人,其后日益蕃衍,至庆元(1195~1200)中则在院1300余人,外居者440余人,至绍定年间(1228~1233),则在院者1427人,外居者887人。

他们从中原地区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带来罗、绢、纱、绫等新产品,传入织、绣、彩、绘、染色、印花等先进技术,以及先进文化,促进泉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但赵氏皇族生活奢侈,歌舞声色,仗势扰民,其庞大的生活费用,除朝廷少量补贴外,大部分是由泉州地方财政来负担。时仅俸钱和米价钱两项,泉州每年计出备14.37万贯。此外,南外之官属与居官宗子之养廉、宗学之养士,每年钱1.11万贯、米1500石,也皆由泉州出备。

绍定五年(1232)真德秀以徽猷阁学士再知泉州,为了解决皇族高昂的生活费用又不扰民,他针对泉州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发展海外贸易。使一度处于下降趋势的泉州港,又重振雄风。

南宋景炎丁丑(元至元十四年,1277),张世杰奉宋主端宗南逃至泉,由海路至泉州法石时,命令当时任市舶司提举安抚使的蒲寿庚将海舟以从,但蒲寿庚闭城拒命,张世杰只好率淮军攻城,久攻不克,便南下粤东。同年,元将唆都带兵攻泉州时,蒲寿庚降元,在城内“尽杀南外宗子及士大夫三千余人”,妇幼不能免,“备极惨毒”。皇族幸存者逃至远郊邻县,四处避难,规模宏大的南外宗正司及睦宗院等建筑,毁之一炬,“顿成废墟”。后来此处改为织染局。

明代,织染局迁至南俊巷,这里均被占用,南外宗正司只剩遗址,无法再现当年繁华景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