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悟

更新时间:2023-12-10 19:41

参悟,指参透领悟,即通过思考明白了事物中蕴涵的道理,掌握了事物运行的规律,意在强调结果;也可指参禅悟道,即研究禅机、解悟道理,意在强调过程。

词语释义

参悟

cānwù

[comprehend] 探究并有所领悟

1.参禅悟道。《红楼梦》第七四回:“才是才子,这会子又做大和尚,讲起参悟来了。” 清 龚自珍 《支那古德遗书序》:“名身句身,尚惧不明,乌有所谓参悟者乎。”

2.犹领会。 叶圣陶 《火灾·归宿》:“这层意思,我也能参悟。”

参是研习的过程,悟是通过研习从内心去得到认知和感悟。

来源出处

关于“悟”的真谛,第一可以就从文字的演变来说,从甲骨说文解字到石鼓到大篆等的演变不外乎用心去感受用口去说话,而篆书中那“吾”和“心”的写法,在书刊和网站上都可以查找到。而真正的悟的真谛,可以说是联想,更可以说是积累,没有积累和联想也无法真正的感悟,前者可以跟自己的经历有关系可以去联想,而后者只能靠学识的积累了,没有内在深厚的积累,去感悟可能会显得无力。

悟,可以用平静无欲随意中去寻找达到,急功好进中就没有那浑然一体的潇洒和一气呵成的那种气概,所以那就不是悟,也不是所积累达到的东西,充其量是一种任务,和一种商品意识。 悟是在寻常的小事上,工作的过程中的那份思考,做的过程中去想为什么会得到这样那样的结果经过分析的感悟理解,那样才是慢慢的积累。

禅宗的悟不是头脑中忽然想通的解悟,而是真修实证的证悟。流毒甚大。那么这两种悟有什么区别呢。解悟只发生在分别意识当中,属于语言功能的运用,是凡夫外道所共有,所以不属于禅宗中所说明心见性之悟。禅宗之悟是发生在七八二识中的境界是非常深奥的,发生这种悟时,会令悟者的身心起极大的改变,远非头脑中忽然想通的解悟可比。悟了还不是成佛,悟了的人只是伏住了某重妄执,并没有断除这些妄执,所以说还是凡夫,可称为大心凡夫,尚不是登地的菩萨,何况成佛。

《易经》歪解

《易经》歪解一个“悟”字。几十年的物质运动让人们落下了文化,如今社会开始沉淀转换——文化兴起,特别是佛家文化。在生活中时常见人谈修行,谈感悟……但是放眼世间,又有几个人修行上路了。又有几个人感悟到了。

人有其阴阳两面,如同《易经》所讲,阴阳互藏,随时变换。在没有自我利益时,我的概念较少,什么都好说。一但有了利益,就无所谓修行,无所谓佛法,他会跟自己所做的事找一个借口,构建一个台阶,赋予一些理所当然的原由,这就是人性。

回归正题,歪解一个“悟”字。“悟”左边一个竖心旁,按《易经》来讲竖心旁为兑卦,为缺。右边一个“吾”,“吾”是我之意。整个“悟”字就是让人凡事缺心眼,缺自我角度,从而“悟”得真心。

缺心眼的人不傻,缺心眼的人是最有智慧的。你一但对当下接触到的人事缺心眼了,不但不会吃亏,相反会由心生喜悦,有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如此累积到一定的量,自然由一个点而展开到一个面,此时你的心就逐步逐步开了。所谓开其实就是思维少了,少了你就慢慢回归到自然的真我。真正的我遍布虚空,遍布宇宙,无处不在。无处不在为什么常人又找不到呢。因为你有个“我”,你有了“我”之后怎么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呢。

所以说还是缺心眼好啊。它会让你感受到愉悦,会让你有智慧,更会让你自在生活。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悟”给予的。朋友“悟”其心吧,让它呈现出来打成一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