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一斑

更新时间:2024-08-06 09:58

可见一斑(拼音:kě jiàn yī bā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成语出处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 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可见一斑”。

成语典故

王羲之是中国书画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大书法家之一,他的几个儿子从小习字、绘画,七子王献之尤为突出。

有一天,王献之和他的哥哥徽之、操之三人一起去拜访当时的朝中重臣谢安。宾客落座之后,徽之、操之话匣打开,崂了很多平常俗事;只有献之寒暄过后,很少插话。

三人走后,有人问谢安:“刚才来的王氏三兄弟,你看哪一个更出色?”谢安不假思索地回答:“小的最好。”人们都很纳闷,问他为什么。谢安说:“古人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最小的那个不屑于参加无聊的叙谈,自是心性最高。”

王献之的父亲既以书法闻名当世,又在朝中任右军将军,家里的门生自然很多。王献之性情豪放,不受礼教的束缚,常和他们一起玩要。一次,门生们玩樗蒲,各有胜负。王献之看着看着看出了门道,插嘴说:“南边的那位要输!”

樗蒲是当时盛行的一种赌博游戏,用掷骰子来决定胜负。王献之当时只是儿岁的顽顾童,没人把他放在眼里。其中有一位说:“此郎亦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意思是: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花斑,看不到全豹。他的意思是,这个小孩并没真正明白这种游戏,咱们不必理他,继续玩好了。王献之听了很生气,自负地说:“远的,我自愧不如荀奉倩;近的,我自差不及刘真长。”说完,一甩袖子走了。

他所说的荀奉倩,是三国时的魏国人,为人清高,很有才学;刘真长是晋朝人。王献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才智除了荀、刘两人,还没人能比得上呢

谢安和王献之本人的话都没说错,在王義之的儿子中数王献之最有成就,他把王羲之草书字字独立的风格发展为上下贯联的一笔书(连笔),气势奔放,遂与其父齐名,被后人并称“二王”。

成语寓意

事物初见端倪,就能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这是一种见微知著的能力。在任何事物刚发生变化,刚出现变化征兆时,就已经在预料之中,继而引导变化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智慧的表现。鬼谷子有言“虽非其事,见微知类。”意思是说,虽然不是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轻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事物和矛盾都是从细微发展到巨大的,智者之所以能够抓住事物的危险征兆,就是在于其能够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是一种高层次的判断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出现了苗头就一定会发生相应的结果,如果牵强地进行联系,就可能犯下错误。

成语运用

“可见一斑”(一斑: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可以推知其全貌。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明·杨嗣昌《与陈司马新甲书》:“而贼党中携势将瓦解于此,亦可见一斑矣。”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宜织》:“其居亦甚幽雅,假山活水,极尽邱壑之致,而琴书潇洒,案无纤尘,其人之风韵,可见一斑。”

张爱玲《更衣记》:“舶来品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见一斑。”

余秋雨《历史的暗角》一:“小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后果,由此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