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房

更新时间:2023-05-18 16:36

吴房故城,位于遂平县城关,南临汝河,呈东西长方形,周长3774米,面积约879000平方米。故城原有东、西、南、北四门。

吴房故城

从断面查看,城墙系夯筑,夯层厚9——14厘米,夯窝直径4——5厘米,深2厘米,行夯均匀。有几处城墙有后期修补的痕迹,修补的夯土中,有汉代和明清时期的砖瓦片。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吴房城,今县治,故房子国。楚有其地,春秋定公五年,吴王阖周弟夫概奔楚,封此,故曰吴房。汉置县,高帝封功臣杨武为侯邑,后魏为遂宁县,隋复故,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李愬攻吴房,克其外城面还,即平吴元济,因改县曰遂平”。

《遂平县志》载:“即古房子国城也,周围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三尺,厚一丈,池深七尺……”。古城位置及范围与上述记载基本吻合。

1982年,遂平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清一统志》(古吴房)

《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一十五,《四库丛刊续编》本第28册

《汝宁府》

建置沿革

在府西北九十里,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六十晨,东至上蔡县界三十里,西至南阳府泌阳县界七十里,南至确山县界三十里,北至西平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汝阳县界四十里,西南至泌阳县治一百八十里,东北至上蔡县治六十里,西北至南阳府舞阳县治一百二十里。春秋时房国。汉置吴房县,属汝南郡。后汉及晋因之。宋省。后魏改置遂宁县,属襄城郡。北齐因之。隋大业初,复曰吴房,仍属汝南郡。唐贞观废,八年复置,属豫州。宝应初,属蔡州。元和十二年,改曰遂平,属唐州。长庆初,还属蔡州。五代及宋金因之。元至元七年,省入汝阳。大德八年,复置。明属汝宁府。

城池

周九里。门四。池广一丈五尺。明正统十二年筑。正德八年甃甎。本朝顺治康熙年间重修。乾隆二十九年重修。

山川

嵖岈山,在遂平县西五十里。《唐书·李愬传》:愬遣将董少玢等攻淮西,下马鞍山,拔道口栅,别将马少良等下嵖岈山。又进取西平之冶鑪城。《寰宇记》:岞岈山,在遂平县西五十六里。《明统治》:山一名嵯峨山,中空有洞穴,可深入。山前为马鞍山。《府志》:山空洞百孔,风嘘则鸣。故又名玲珑山。《县志》:马鞍山在县西六十里。

(山奥)崃山,在遂平县西七十里。石色苍翠。天气晴朗辄有彩云出。又西三十里为平头垛山。有石磴可攀援可至。其顶平衍可佃。旁有二池。水常不涸。相连者为牛心山。

嵢峰垛山,在遂平县西七十里,山顶北拱,下有黑龙池,即石洋河之源也。又有洪山,龙陂之水出焉。

灈水,在遂平县北五里,一名石羊河,源出于嵢峰垛山之黑龙池,东南流合瀙水,本朝乾隆二十三年,自吴家桥至新家桥,筑堤一万一千九百九十丈。又于靳家桥挑濬河道,长一千九百丈。《水经注》:灈水出吴房县西北兴山,合白羊渊,东经灈阳县故城西,东流入瀙水,乱流迳其县南,又东入于汝。明万历末,塞旧河口,于县东七里开渠,曲折导南流入沙河,谓之新河,俗呼玉带水。

菱角湖,在遂平县东二十五里,周围五十里,县境诸水下流,皆汇入焉;又有刘家湖,在县西南三十五里;陈家湖,在县西五里;冷水湖,在县西北十五里;孟家湖,在县北二里。

紫花涧,在遂平县西南四十里,源出确山县境,经马鞍山,北流入沙河。

上渠沟,在遂平县西南三十五里,源出嵖岈山,东流合杨奉沟入沙河;又五里沟,在县西十里;五龙沟,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三道沟,在县南三里。

(山奥)崃塘,在遂平县西五十里,源出嵖岈山,东流入汝河。

(下依次为:古迹、关隘、津梁、堤堰、陵墓、祠庙、寺观、名宦、人物、本朝人物。)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