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

更新时间:2024-09-18 19:22

周至县,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地处关中西部,东依白马河中心线与鄠邑区为邻;南依秦岭主脉与佛坪县、宁陕县交界;西有界碑与宝鸡市眉县、太白县接壤;北凭渭河与武功县、兴平市和杨凌区、宝鸡市扶风县相邻。介于东经107°39′—108°37′,北纬33°42′—34°14′之间,总面积2945.3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周至县下辖1个街道、19个镇。截至2023年末,周至县共有户籍人口694992人,常住人口55.88万人。

历史沿革

上古

尧舜时代(约前24世纪),传说周至地属骆国

西周

属京畿地。

春秋

秦襄公八年至秦孝公十二年(前770—前350年),周至地为秦国管辖。

战国

秦孝公十二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350—前222年),周至地属武功。

周至属内史。

西汉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周至属雍国。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周至改属中地郡。

汉高祖九年(前198年),改属左内史。

建元之中(前140—前138年),置盩厔县,治所在今终南镇,属雍州。

建元六年(前135年),改属右内史。

东汉

建武三年(27年),盩厔县并入武功县,隶扶风郡。

西晋

建兴元年(313年),复置盩厔县,隶扶风郡。

北魏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武功县并入盩厔县,隶扶风郡。

太和十一年(487年),复从盩厔县析出原武功县,盩厔县仍属扶风郡。

西魏

仍依北魏旧制。

北周

明帝二年(558年),盩厔属终南郡。郡址在今终南镇。

天和二年(567年),析终南郡,于故址置恒州,盩厔属其治。又从盩厔分出仓城、温汤县,盩厔县治所迁至今户县甘河乡附近,仓城县治所设在今竹峪乡仓峪村附近,温汤县治所设在今广济乡暖泉村,3县均隶恒州。

建德三年(574年),盩厔县迁治所于今址。于恒州下置周南郡,郡治在今二曲镇,辖周至、仓城、温汤县。

大象二年(580年),仓城、温汤县并入盩厔县。

开皇三年(583年),废周南郡,盩厔县改隶京兆郡。

武德三年(620年),废恒州,盩厔县改隶稷州。析出盩厔县东部地域置终南县,治所在今终南镇,隶雍州。

贞观元年(627年),废稷州,盩厔、终南县同隶雍州。

贞观八年(634年),废终南县,仍归盩厔,隶雍州。

天授二年(691年),置稷州,盩厔县属之。

大足元年(701年),废稷州,盩厔县改隶雍州。

天宝元年(742年),盩厔县改名宜寿县,隶雍州。

至德二年(757年),撤销宜寿县,恢复盩厔县,改隶京兆府。

乾宁二年(895年),属京兆府乾州管辖。

天复元年(901年),盩厔县改隶凤翔府。

五代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改京兆府为大安府,盩厔县属之。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隶凤翔府。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改隶凤翔府

后晋后汉、后周均依后唐旧制。

北宋

大观元年(1107年),于终南镇设清平军,并划出盩厔东部设终南县,军、县治所均在终南镇,隶京兆府,盩厔县仍隶凤翔府。

贞祐四年(1216年),于县城东辛家寨村置恒州,辖盩厔、终南、郿县,隶凤翔府。

至元初年(1264—1278年),废恒州,终南县并入盩厔县,属凤翔府。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盩厔属之。

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盩厔属之。

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奉元路易名西安府,盩厔属之。

顺治元年(1644年),盩厔属西安府治。

中华民国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道,周至属关中道

民国十一年(1922年),盩厔县由陕西省直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盩厔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隶第十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盩厔县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周至归咸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下简称咸阳专署)管辖。

1953年,咸阳专署撤销,周至县改由宝鸡专署管辖。

1956年,撤销专署,周至由陕西省直辖。

1958年,郿县并入周至县。

1961年,复设咸阳专署,从周至析出郿县,周至归咸阳市辖。不久又改隶咸阳专署。

1964年9月,依据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和上级通知,将“盩厔县”改为“周至县”。

1968年,咸阳专署改为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周至归其管辖。

1984年,周至县改属西安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唐代周至划为17乡,乡名不详。

北宋熙宁年检(1068—1077年),周至县基本沿袭唐制,全县划为17乡321社。

明,周至编户40里(据《一统志》),里名不详。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全县分为4乡39里:西沟乡、仙金乡、六渠乡、临川乡。各乡所辖里数不详。

清末,将全县40里划为36所。

民国初年,全县划为5区,新增渭河南岸划成的河滩所,共37所。

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1934—1940年),国民党政府在辖区内强化保甲制,周至县划分为23个联保,下辖173保2457甲。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冬,国民党政府推行新县制,将23个联保改编成13乡和1个乡级镇,辖124保。县城划为乡级镇,辖4保。马召乡驻地迁往南神寨。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周至县解放,全县设15区,辖123乡。

1950年5月,将原15区划为10区,辖101乡。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25乡。为加强对山区的领导,保留了集贤区、竹峪区。

1958年3月,将白马河以东的12个自然村划入户县。

1958年9月,撤销涧河乡,所辖地域分别划归赤峪、尚村乡。

1958年11月,周至、眉县合县,将岐山县渭河南岸的高店、安乐区;兴平县渭河以南的富仁、宋滩乡及佛坪县的高炳区(辖6乡)亦划入周至,全县划为12个公社,公社下设58个管区。

1960年5月,全县划为32个公社和1个县辖园艺场(富仁园艺场),471个生产大队,2676个生产队。

1960年8月30日,眉县复设。将尚村公社的9个自然村划归户县;将6个公社复归佛坪;将岐山县渭河以南的地区复归岐山县。

1962年6月,又将划归佛坪县的6个公社复归周至。

1962年11月10日,全县行政区划重新调整为24个公社401个大队2245个生产队。

1980年,划出广济公社一部分设骆峪公社,将原城关公社分四屯、辛家寨、侯家村、城关公社和城关镇。全县有29个公社,1个社级镇,共30个行政单位。

1984年,将原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另将哑柏、终南、楼观公社改称镇;将原城关公社与城关镇合并为二曲镇。

1985年,周至县有乡、镇政府29个,辖363个行政村,4个居民社区,2489个村民小组。

1989年,全县区划为25个乡、4个镇,2个农村工作委员会。4个居民社区,369个行政村,2557个村民小组。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周至县下辖1个街道、19个镇。周至县人民政府驻二曲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周至县,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地处关中西部,东依白马河中心线与鄠邑区为邻;南依秦岭主脉与佛坪县、宁陕县交界;西有界碑与宝鸡市眉县、太白县接壤;北凭渭河与武功县、兴平市和杨凌区、宝鸡市扶风县相邻。介于东经107°39′—108°37′,北纬33°42′—34°14′之间,总面积2945.32平方千米。最东部与鄠邑区交界的是尚村乡的宋滩村;最南部与宁陕县交界的是板房子乡的光秃山、与佛坪县接壤的是厚畛子乡的光头山;最西部与眉县交界的是竹峪乡境内的鹰咀石;最北部是与兴平市交界的尚村乡的马寨滩。

地质构造

周至县南山北原。山地占76.4%,处秦岭中部,为地台;平原占23.6%,处渭河平原中部偏西,为地堑。

地层

周至东起耿峪口,中经黑峪口、西骆峪口,西至泥峪口,是平行于海拔550米、600米、700米等高线走向的坡角线,将周至县分为南部地台、北部地堑两部分。

南部山区:属秦岭褶皱带,是长期活动的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岩石变质作用强烈,岩浆侵入活动频繁。根据地层的形成时代,可将县境内褶皱带分为两部分:

1.厚畛子-沙梁子-双庙子一线以北,主要是前震旦系秦岭群和长城系宽坪群,属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层。

2.厚畛子-沙梁子-双庙子一线以南,主要为中泥盆统和中石炭统地层分布区。

秦岭褶皱带中侵入岩的种类较齐全。

北部平原:属渭河地堑,是新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县境内地堑地区,分布着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及第四纪的陆相沉积物。

构造

周至县秦岭地台和渭河地堑两大地质构造单元的特征,差异显著。

秦岭褶皱带,是地史上历次地壳运动形成的复杂构造带,在多期南北方向挤压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褶皱和断裂构造,主要呈近东西方向排列。断裂构造以东西向压性断层为主,次为北西向和北东向压扭性断层。

地形地貌

周至县地势北低南高,跨3个自然地貌单元。依次为渭河平原,黄土台原,秦岭山地。境内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占76.4%,为千里秦岭最雄伟且资源丰富的一段。北部是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川,南部是重峦叠障的秦岭山脉。山、川、塬、滩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

平原

平原南界位于广济-马召-集贤一线,北界在渭河南岸,地势自南西向北东方向缓倾。位于渭河平原中部偏西。东西46千米,南北16千米,海拔399-530米,占周至县23.6%。平原区由渭河漫滩、渭河一级阶地、渭河二级阶地、冲、洪积扇四个微地貌单元组成。

台原

黄土台原分布在秦岭山前地带,呈东西向带状展布,西宽东窄,台面受侵蚀切割较为破碎,黑河口以东呈梁、峁状地形。黄土台原与冲、洪积扇呈陡坎相接,高于冲洪积扇面60-90米。海拔500-600米。地表由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组成。面积18.25万亩。该区人口较少,地下水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是周至县农业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

山地

周至县境南部为秦岭中部山地,可分为低山(海拔600-1000米),中山(海拔1000-3500米),高山(海拔3500米以上)。占周至县总面积的76.4%,西部太白山海拔3762.2米,拔仙台为秦岭第一高峰。太白山生物系复杂,资源丰富,植物带垂直分明,高山上有第四纪冰川遗迹,是旅游、登山胜地和多种学科研究、教学基地。

秦岭山地西自拔仙台分岔,北线有东跑马梁、老君岭、界石岭、官城梁、青岗砭,海拔2500—3000米。南线有将军祠、灵官台、光头山、秦岭梁,海拔2500—2900米。山势南高北低。秦岭山多由深变质的片岩及火成岩构成,是金属及非金属矿藏的重要产地。

气候特征

周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气温低,降水少。春季暖气团渐强,气温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天气炎热,暖湿气团凝云致雨,多雷暴,间有冰雹。秋季连阴多雨。周至县受地貌影响,山原高差3000余米,高峰低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南北差异显著。山区属湿润地区,四季中,夏短而炎热,冬长而寒冷,夏秋低温多雨,春冬雪掩青山。平原属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稍短,日照充足,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春季多风,夏季多伏旱,秋季多阴雨,冬季干冷少雨雪。

光照

太阳辐射总量(光量)平原:109.68千卡/平方厘米。年际变化,5—8月较大;季节变化夏季最强。6、7月太阳总辐射每日430卡/平方厘米以上;9、10月温度高,云雨多,日照少,总辐射锐减。

气温

周至县平原年平均气温13.2℃,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2℃;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5℃。

深山区年平均温度:双庙为6.4℃,厚畛子8.4℃。

山区年平均气温:在海拔576米的低山区木匠河口为12℃,在海拔1109米的中山区板房子为10℃,在海拔1500米的中山区黑河上源钓鱼台为8.4℃,在海拔1975.8米的四方台双庙气象站处为6.4℃。年平均气温与平原仅差1.1℃。

降水

周至县降水量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由低向高递增。表现为地区差异大,年内变化大,年际变化亦大的规律。地区差异是:多年平均降水量山区为850.52毫米,平原为699.98毫米。从降雨特点上看,夏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雨日少,雨势猛,强度大,往往出现洪灾或伏旱,秋季常出现连阴雨,雨日多,强度小,雨势缓。据记载最大30日降水量为563.9毫米,占多年平均雨量的66.26,因之洪涝灾害比较频繁。冬春季节,雨雪稀少,多出现春旱。

周至县在6、7月内几乎天天都有,一般风速8—15米/秒。平原大风除1月和12月未有外,其余各月都有发生。山区大风1—12月均有发生,平原以6、7月最多,山区以3、4月最多。

水系水文

周至县秦岭北属黄河流域,1千米以上的峪沟52条,形成河流15条,其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2条,50-100平方千米6条,50平方千米以下7条。河流特点为山区部分河床陡峻,山谷高深,水流急湍;出峪后河床比降变缓,水面扩散,流向呈东北方向,汇入渭河。县内秦岭南渭水河属长江流域。

周至河流密布,河流名称古今变异不大。但水系组合与河道平面形态变化较大。从水系组合来看,古代黑河、田峪河、沙河、就峪河、仰天河、阳化河、干干河、赤峪河等单独入渭,为渭河支流,而后仰天河、阳化河、干干河成为清水河的支流;田峪河、沙河、就峪河、赤峪河等成为黑河的支流。从河道的平面形态来看,平原各河,是河流的下游段,两岸地势平坦,横向摆动幅度较大,具有游荡河流的特征。

周至的湖泊、陂塘、水库亦不少。分布在太白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等,是华中地区最高的湖泊群。

土壤类型

周至县土壤分为潮土、水稻土、淤土、黄土、土、褐土、山地石渣土壤和山地草甸土等类型。周至县土壤普查出9类土壤,24个亚类,44个土属。平原区有81个种。

自然灾害

周至县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涉及面广而且重。时有水、旱灾交替或其他自然灾害相继发生,使灾害加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周至县境内秦岭北麓有“九口十八峪”,大小52条峪沟,形成平原15条河流,年径流量9.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5万千瓦,地下水补给量充足,总量达3.2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周至县农作物中,粮食作物30余属种,120个品种;经济作物20余属种,140余个品种;蔬菜79属种,220余个品种;果品作物10科17属170个品种。森林植物种类繁多,有乔木100余种,灌木360种,木本油料植物10余种。野生植物有种子植物121科640属1550种;苔鲜植物63科142属302种;此外,还有大量的蕨类、地衣和菌类植物。太白山区域及厚畛子乡的光头山还生长着特有种植物,计有29个单属和1个特有属,150个特有种。水域中有浮游植物8藻门100属种。

动物资源

周至县林区为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林中动物270余种。其中兽类有黑熊、金钱豹、青羊、黄羊、鹿、麝、狐狸、野猪、獾等达40余种;鸟类有锦鸡、环颈雉、白脸山雀、斑啄木、松花鸡、长尾兰鹊、黄鹊、麻鹊、喜鹊等230余种。珍贵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金毛扭角羚等,二类保护动物大鲵、金钱豹、斑羚、小熊猫、锦鸡等,三类保护动物林麝、豹猫等。

矿产资源

周至县蕴藏着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已发现约40余处16个矿种。金属矿产有铁矿、铜矿、锌矿钴矿金矿、银矿、镉矿等,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矿花岗石、大理石、建筑用沙、砾石、粘土蛇纹岩硫矿等。

地热资源

周至县境内分布着秦岭山前断裂带、渭河断陷盆地中的近东西向断裂带及北西向的哑柏——马召断裂带,这三大断裂带控制着地层地热的分布,并起主要的导热的储热作用,区域地热水储存量相当大,且补给来源充足。在楼观台、镇丰、哑柏成井3处,马召、西楼及镇东井沟凹地也具有良好的地热开发前景。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周至县户籍全县户籍总人口694992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5.88万人,比上年减少0.08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9.86‰,死亡率10.35‰;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3.28%,比上年提高2.85个百分点

经济

综述

2023年,周至县实现生产总值184.06亿元,较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2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62亿元,增长2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21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构成为24.03:25.33:50.64。人均GDP32915元,较上年增加4206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2.94亿元,占生产总值(GDP)比重为55.9%,较2022年提高5.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周至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长66.7%;工业技改投资下降37.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3%。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长11.9%;工业技改投资下降24.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7.5%。

财税收支

2023年,周至县地方财政总收入59976万元,较上年增长59.18%。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751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87%。其中:税收收入18319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7.59%;非税收入134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84%。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37347万元,增长5.6%。其中:用于教育、科技和文化支出134991万元,增长6.93%,占支出的25.12%;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7203万元,增长26.9%,占支出的19.95%;卫生健康支出41997万元,增长7.0%,占支出的7.82%;农林水支出84947万元,下降28.4%,占支出的15.8%;节能环保支出19671万元,增长16.7%,占支出的3.66%。

人民生活

第一产业

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39亿元,较上年可比增长3.6%。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55.4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9.84%;畜牧业产值9.0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1.3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9.14亿元,可比增长4.1%。

2023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19万亩,比上年减少0.1万亩,下降0.3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6.5万亩,增长0.06%;秋粮播种面积13.69万亩,下降0.80%。全年粮食产量10.72万吨,较上年增长1.62%。其中夏粮5.63万吨,下降0.53%;秋粮5.1万吨,增长4.3%。2023年,蔬菜收获面积8.9万亩,比上年增长3.38%;产量24.6万吨,增长4.63%;产值13.5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7.05%,较上年下降0.48个百分点。

2023年,肉产量9852.4吨,增长5.11%。其中猪肉产量8026.7吨,增长8.53%。牛奶产量4074.3吨,增长1.91%。蛋产量5318.7吨,增长6.57%。

第二产业

2023年,周至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8%。周至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1.3%。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 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5.98%,食品制造业下降6.12%,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7.3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 1.07%,医药制造业增长14.4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5.0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0.63%,金属制品业增长9.39%,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1.1%,汽车制造业增长9683.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9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0.37%,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45%。

2023年,周至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3%。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增长36.32%。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15.9%。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5.98%,食品制造业下降6.12%,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7.31%,医药制造业下降36.3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1.09%,金属制品业下降39.0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45%。

2023年,周至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化学药品原药1000.03吨,增长21.33%;瓦楞纸箱6252吨,增长8.02%;商品混凝土93.66万立方米,下降33.8%;水泥10.73万吨,下降58.75%。安全、自动化监控设备1325台,增长97.17%。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瓦楞纸箱6252吨,增长8.02%;商品混凝土93.66万立方米,下降33.8%;水泥10.73万吨,下降58.75%。

2023年,周至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23亿元,比上年下降2.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1户,实现产值4.23亿元,比上年下降2.37 %;签订合同额10.92亿元,下降5.7%。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周至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4亿元,增长0.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16.9%;金融业增加值 10.99亿元,增长6.4%;房地产业增加值15.44亿元,增长1.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5.17亿元,增长3.3%。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为56347.5万元,比上年增长118.63%。

商品贸易

2023年,周至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1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14亿元,增长13.0%。县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87亿元,增长13.0%。进出口总值5481.42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其中,出口总值5481.42万元,增长42.3%。

房地产业

2023年,周至县房地产开发企业17户,完成投资5.82亿元,比上年下降34.1%。其中住宅投资4.77亿元,下降40.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06亿元,下降90.3%。商品房销售面积 9.39万平方米,下降 44.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9.2 万平方米,下降44.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9万平方米,增长139.7%。

邮电通信

2023年,周至县邮政业务总收入11705.65万元,比上年增长9.0%;电信业务总收入3.86亿元,增长5.4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3200户;移动电话用户52.06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14354户。

旅游业

2023年,周至县共接待游客1770.84万人次,同比增长74.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35亿元,同比增长74.75%。

金融业

2023年末,周至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20.3亿元,同比增长8.3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74.23亿元,增长13.3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173.22亿元,同比增长18.4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3.15亿元,增长21.6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20.06亿元,增长17.1%。

交通运输

交通

周至县地理位置优越,东邻西安,西结宝鸡,南连汉中,北通杨凌310国道横贯东西,穿境而过,与近在咫尺的陇海铁路并驾齐驱;108国道纵贯南北,将西宝南线、陇海铁路与西宝高速公路紧密相连;北通咸阳国际机场,仅50千米之遥。

截至2023年末,周至县公路里程2260.997公里,其中国道138.195公里、省道46.217公里、县道301.624公里、乡道354.254公里、村道1420.707公里。

运输

截至2023年末,周至县开通城乡班线9条,营运客车29辆。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周至县共实施科技项目8个,其中:省级绿色通道项目3个、市级农业科技项目3个、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建设项目1个,周至县2023年特色科普系列活动项目1个。全年共创建市级科技示范村2个,高新技术企业新增8家,累计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周至县共有幼儿园128所,其中公办75所,民办53所。在园儿童17630人,比上年增长2.70%。全县各类中小学157所,其中普通初中28所,高中7所,小学120所,教学点18所(不计校数),特殊教育学校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64820人,比上年增长7.28%;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6825人,比上年增长5.28%;初中在校学生16777人,比上年增长20.39%;高中在校学生11110人,比上年下降2.51%;特教学校在校学生108人,比上年下降2.7%。中小学专任教师4846人,比上年增长11.63%,其中中学专任教师2259人,比上年增长13.8%。全县初中毕业生人数(含职业初中)5330人,初中毕业升学率84.88%,较上年提高0.56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202年,周至县图书馆总馆藏书量为纸质图书20.16万册,电子图书8万册,24个图书馆分馆总藏书量为11.1479万册。全年文艺演出405场,其中线下活动385场,线上20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周至县共有健身路径465套,实现了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2023年度,新建多功能运动场1个,新建笼式篮球场1个。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周至县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538个,其中医院18个、卫生院22个。卫生机构床位0.34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74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49人。婴儿死亡率2.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47‰。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100%。

社会保障

2023年,周至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90人;全年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转移就业人数45586人。

2023年,周至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7.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1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0.5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98万人。全县已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538572人。已参加职工医疗保险32417人。已参加生育保险20115人。

2023年末,周至县共有养老机构9个,在院入住514人,共有床位1391张,其中护理型1085张。年末城镇低保对象181户、327人,发放低保金333.54万元;农村低保对象7733户、20354人,发放低保金1.78亿元。1842户、1871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发放供养金3815.84万元。

环境保护

2023年,周至县生活垃圾转运站9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其中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2.19%。

2023年,周至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2天,比上年减少5天。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年平均浓度为1.6毫克/立方米,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83微克/立方米,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臭氧最大八小时平均浓度为170微克/立方米。1类功能区昼间平均等效连续A声级为50.0分贝,1类功能区夜间平均等效连续A声级为41.0分贝,2类功能区昼间平均等效连续A声级为50.0分贝,2类功能区夜间平均等效连续A声级为46.0分贝,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连续A声级为66.0分贝,交通噪声夜间平均等效连续A声级为50.0分贝。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周至县原名盩厔县,盩厔是周旋、折旋之意的假借字,曲折之意是它的引申义。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县名”。盩厔(周至)县名沿用2000余年,是陕西省最悠久的县名之一。1964年国务院颁布的《简化汉字总表·附表》规定,改为周至县。

民间艺术

周至民间艺术源于图腾崇拜、祭祀庆祝。集贤古乐、军寨道情被誉为音乐化石;牛斗虎、夹板舞曾在全国、省、市获奖;秦腔源于明末,盛于当代,曲词会、自乐班、皮影、木偶常演常新;民间谣谚、传说、工艺品独具异彩;书法、体育历史悠久。这是历代人民精神文化的结晶。

周至汉代以来,在较发达的农业沃土上,产生了优秀的民间文艺,农民在祈福祛凶,迎新送旧,丰收喜庆,节令民俗中,用多姿多采的民间艺术抒发情怀,特点有:

多样——民间艺术有近百种,村村有特色,甚至村中的两个街巷也不雷同。民间歌舞有牛斗虎、夹板舞、竹马、明马钻蔑、旱船等;社火有青器焰光、车社火、灯社火、芯子等;民间文学有民间故事、歌谣、曲艺、风俗传说等;民间工艺有刺绣、蜡制品、漆制品、泥塑、面塑、雕刻、纸扎,布制品香包、花卉、老虎枕、猫头鞋、等;民间绘画有壁画、国画、漆画、粉画等。

独创——有的民间艺术是他处无,此处有。如牛斗虎,表演集拟人、拟动物、夸张、舞蹈、音乐为一体,维妙维肖,形神兼备。集贤古乐、青器焰光、明马钻蔑等也属于此。有的是他处有,此处特。如跑旱船,分有站人船、转船、对船等。周至豆村的皮影、大蜡、剪纸多次在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古典——如集贤古乐,源于秦汉和唐代宫廷音乐,秦昭王、汉武帝、唐明皇等,曾带着宫廷乐队在长杨宫、集贤殿、五柞宫、玉真观、楼观台等地演奏,至今遗韵独存,被中外誉为音乐文物。周至道情源于楼观道教的通俗演唱,演变为宣传各种道教故事为主的音乐的艺术,现存的古香古色的大量手抄本,被誉为音乐化石。民间锣鼓源于汉唐行军作战的鼓吹。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正月,周至县令率本县乐队参加长安音乐比赛。

风景名胜

周至县共有国家级4A级景区2处(道文化展示区、黑河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至自然保护区和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2处(楼观台森林公园和黑河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1处(翠峰山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大秦寺塔、法王塔、瑞光寺塔、西域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个。

地方特产

特色饮食

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周至县获“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周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49位。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0年10月,荣获“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1年8月,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11月,入选陕西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1月25日,入选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拟保持称号地区公示名单。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