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高骛远

更新时间:2024-02-27 11:24

好高骛远(拼音:hào gāo wù yuǎ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元·脱脱宋史·道学传一·程颢传》。

成语出处

元·脱脱宋史·道学传一·程颢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好高骛远”。

成语典故

程颢,字伯淳,北宋时期河南洛阳人,是古代的儒学家和哲学家,也是北宋理学的一大代表人物以及“洛学”的创始人之一,被后人尊称为明道先生,与其弟程颐合称为“二程”。

程颢与程颐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埋头于读书和讲学,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由于他们的学术活动主要是以洛阳为中心开展,所以其学派被称作“洛学”。在当时的几大学派中,洛学一派造就的人才最多,影响也最大。据《宋史·道学传一·程颢传》记载,程颢曾说“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认为当时的读书人大多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的为学,因此最终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成语寓意

俗话说“见贤思齐”,看到别人取得成就时,心里产生羡慕,也想让自己像别人一样,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更优的工作,从而相应的为自己确立一个较高的目标,其实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但如果常常因为羡慕别人的财富、境遇,而产生攀比的想法,为自己定下过高的、难以实现的目标,就属于一种好高骛远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不仅会使人变得不切实际,还很容易引起失败,导致心情沮丧、郁郁寡欢。

梦想不是画饼充饥,脱离现实的理想最多只是聊以自慰的空中楼阁。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杰出人物,但要想真正达到这个目标,还必须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一切好高骛远的追求,只能让自己飘在半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目标,会让人在不断努力后还觉得距离目标太远,从而使得自己丧失学习的信心。一定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更上一层楼,最后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

成语运用

“好高骛远”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多用于形容人不切实际而自命不凡。联合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作家·秦牧《画蛋·练功》:“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

作家·金松岑《孽海花》二五回:“珏斋尤其生就一付绝顶聪明的头脑,带些好高骛远的性情。”

作家·郭沫若《羽书集·和平的武器与武器的和平》:“故尔我们的努力,是要一纵一横,亦大亦小,决不好高骛远,亦不拘虚笃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