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荆子

更新时间:2024-07-29 19:12

山荆子(Malus baccata (L.) Borkh.):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4-5米,最高可达10米以上。灰褐色,光滑,不易开裂。新梢黄褐色,无毛。嫩梢绿色微带红褐。叶片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锯齿细锐。伞形总状花序。花白色,花柱5或4,基部有长柔毛。4-6朵花集生在短枝顶端。4-6月开花,果近球形,直径0.8-1厘米,红色或黄色,脱萼,萼洼有圆形绣斑,果柄长为果实的3-4倍。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出种率4.4%。种子小,千粒重6.7克,每千克14-15万粒。

形态特征

山荆子为乔木,树冠广圆形,幼枝细弱,微屈曲,圆柱形,无毛,红褐色,老枝暗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渐尖,鳞片边缘微具绒毛,红褐色。叶片椭圆形或卵形,长3-8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稀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锐锯齿,嫩时稍有短柔毛或完全无毛;叶柄长2-5厘米,幼时有短柔毛及少数腺体,不久即全部脱落,无毛;托叶膜质,披针形,长约3毫米,全缘或有腺齿,早落。

伞形花序,具花4-6朵,无总梗,集生在小枝顶端,直径5-7厘米;花梗细长,1.5-4厘米,无毛;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边缘具有腺齿,无毛,早落;花直径3-3.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萼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长5-7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被绒毛,长于萼筒;花瓣倒卵形,长2-2.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15-20,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之半;花柱5或4,基部有长柔毛,较雄蕊长。

果实近球形,直径8-10毫米,红色或黄色,柄洼及萼洼稍微陷入,萼片脱落;果梗长3-4厘米。花期4-6月,果期9-10月。

出种率4.4%。种子小,千粒重6.7克,每千克14-15万粒。

栽培技术

种子的层积处理

选择当年新采的山丁子种子,要求籽粒饱满,发芽率在90%以上。层积处理的时间一般在11月末-1月末均可,种子层积前先用清水浸泡24小时,使之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将浸好的种子与细沙按1:5的比例混拌均匀,水分达到手握成团不散即可,装入编织袋中。平放至室外阴凉处50cm深的坑中,上埋土与地表平略凸为好。

播种与苗期管理

每年3月20日-30日为最佳播种时间,播种前先做育苗床,深翻耙平,做成1.0m×10m床,床高10cm。灌足水,用40%的五氯硝基苯粉剂和65%的代森锌粉剂按1:1混合,进行床面消毒,按8g/m2用药量加细土4kg拌匀,撒于床面。取层积好的种子连沙子一起均匀撒在床面上,然后用1:1的细土和细沙子覆在种子上面,覆土0.5cm,播种量为100g/m2。最后用槐树条支拱,上覆盖1.2m宽的普通地膜。播种后7天左右幼苗开始出土,控制白天温度不超过30℃,夜间温度不低于12℃,保持床面土壤温润。苗长出3-6片叶时即可移栽,过晚影响幼苗生长,更不利成活。移栽前15-20d注意控制浇水,放风炼苗。栽前7天撤下地膜,喷一次苗菌敌1000倍液防治立枯病。同时加入叶面肥一起喷施,以利幼苗生长。发现杂草及时拨出。

露地移栽及管理

苗圃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灌水排水方便,地下水位在1-1.5m以下的沙质壤土或轻粘壤土的地段,结合深翻整地,施有机肥3000-5000kg/666.7m2,然后做成行距为60cm的垅。在垅上开沟15cm深,随后向沟中灌水,把幼苗栽于沟两侧,形成大垅双行,株距6-7cm,苗栽后随即培土封垅,以利缓苗,以后每隔4天左右灌水或喷水一次,30天内保持土壤不见干。移栽10天后,及时喷1次50%的多菌灵1000倍液与蚍虫啉1000倍液混合,防治病虫害。以后视病虫害发生情况再决定。此外苗期还应及时除草、松土、视苗木长势进行1次土壤追肥或叶面喷肥。

主要价值

经济

山荆子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用于印刻雕版、细木工、工具把等;嫩叶可代茶,还可作家畜饲料。生长茂盛,繁殖容易,耐寒力强,中国东北、华北各地用作苹果和花红等砧木。根系深长,结果早而丰产。各种山荆子,尤其是大果型变种,可作培育耐寒苹果品种的原始材料。

园林

幼树树冠圆锥形,老时圆形,早春开放白色花朵,秋季结成小球形红黄色果实,经久不落,很美丽,可作庭园观赏树种。

药用

【功能主治】 止泻痢。主痢疾;吐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或酿酒。

【摘录】 《中华本草》

生长习性

生山坡杂木林中及山谷阴处灌木丛中,海拔50-1500米。喜光,耐寒性极强(有些类型能抗-50℃的低温),耐瘠薄,不耐盐,深根性,寿命长,多生长于花岗岩、片麻岩山地和淋溶褐土地带海拔800-2550米的山区。山荆子除盐碱地以外的山、丘、平原地区。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各地又有各地的适宜类型。如山西省太原地区及上党盆地适用沁源山荆子,晋南地区适用蒲县山荆子;陕西省榆林地区适用黄龙山荆子。生山坡杂木林中及山谷阴处灌木丛中,海拔50-1500米。

山区随处可见,在杂木林中常有成片分布。山荆子分布很广,变种和类型较多。据调查,中国东北中部山荆子有阔叶山荆子(var.latifolis Skv.)和椭圆山荆子(var.silvatica Skv.)2个变种,有圆锥形山荆子、梨形山荆子和扁圆山荆子3个变型。河北省燕山地区、赤城大海坨和承德北部的围场坝上均有山荆子分布。其变异类型有长柄、短柄、小叶、窄叶、梨形果、扁果、平顶山荆子等22个类型之多。

山西的沁源山荆子,主要分布在太岳山区的沁源和王陶乡的阴坡水边,抗阴湿,不抗旱。雁北的广灵山荆子分布于阳坡地埂边,抗寒、抗旱。阳高山荆子产于阳高县的王官人屯,抗腐烂病。房山山荆子比较抗盐,嫁接苹果不黄化。

西藏昌都地区的山荆子,果实有长椭圆形、倒卵圆形或圆柱形3个类型,单果重1.25克,鲜红色,脱萼,有光泽,果柄长1.9~3.9厘米,紫红色,9月下旬成熟。

四川的山荆子零星分布在海拔1140~1850米处,茂汶、盐源等县作苹果砧木用,有“小脚”现象。宁夏在六盘山西山区也有分布。

地理分布

中国分布:

北京:丰台、海淀、门头沟、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延庆

天津:河北区、蓟县

河北:正定、昌黎、抚宁、卢龙、涞源、易县、张北、蔚县、怀来、涿鹿、赤城、承德、兴隆、围场

山西:太原、沁县、沁源、沁水、和顺、稷山、绛县、垣曲、夏县、永济、五台、宁武、岢岚、翼城、安泽、蒲县、霍州、吕梁、离石、交城、临县、中阳

内蒙古:呼和浩特、巴林右旗、敖汉、准格尔、呼伦贝尔、鄂温克、化德、科右前旗、扎赉特旗、锡林郭勒

辽宁:沈阳、大连、金州、鞍山、清原、本溪、桓仁、凤城、义县、铁岭、朝阳、建平、凌源、绥中、兴城

吉林:永吉、桦甸、通化、抚松、长白、珲春、安图

黑龙江:哈尔滨、依兰、尚志、齐齐哈尔、宁安

山东:青岛、烟台

河南:登封、嵩县、林州、济源、卢氏、灵宝、南阳、内乡、信阳、商城

湖北:神农架

湖南:永顺

广东:乳源

重庆:巫溪

西藏:拉萨、洛扎、加查、林芝、米林、墨脱

陕西:西安、蓝田、周至、耀州、宜君、眉县、陇县、凤县、太白、泾阳、旬邑、武功、蒲城、延安、甘泉、黄龙、汉中、南郑、洋县、佛坪、安康、宁陕、丹凤、商南、镇安

甘肃:兰州、嘉峪关、天水、清水、武山、平凉、华亭、庄浪、合水、漳县、武都、宕昌、和政、卓尼、舟曲

青海:西宁、互助

宁夏:泾源

新疆:乌鲁木齐、喀什、伊犁、伊宁、阿勒泰

中国以外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

繁殖方式

多用播种繁殖。果实在充分成熟时采收,每百斤果实可出种子1-1.5公斤,沙藏越冬,正常出苗率在80%以上。种子细小,千粒重6-7克,幼苗在第一年生长较慢,通常在二年生时可供芽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