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红

更新时间:2024-09-10 16:43

张小红,江西瑞昌人。中国十佳民间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绣活(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民间文艺家协副主席、新余夏布绣博物馆馆长、江西渝州绣坊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人物简介

张小红自幼随祖辈学习民间麻布刺绣,带着心中的“工匠梦”,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她突破了夏布作为艺术刺绣绣地过于粗糙的难题,根据夏布古朴的色泽和自然的肌理美感,研发了以水墨写意类为主的题材,使粗犷、古朴的夏布与精巧、细腻的绣工相结合,从而开启了夏布绣艺术的先河,使之成为颇具江西传统文化风格的特色艺术绣种。

张小红带领的团队所创作的夏布绣作品先后荣获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金、银、铜奖50余项;并有12幅作品分别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中国刺绣艺术馆等国家级博物馆永久馆藏。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夏布绣文化,其先后成立了江西渝州绣坊有限公司、新余市夏布绣艺术研究所、筹建夏布绣博物馆、打造了江西省老字号、江西省著名商标“夏绣”等文化品牌。

人物荣誉

2023年9月,张小红获江西省人民政府第七届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赣鄱工匠”称号;

2022年8月,张小红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

2022年3月,夏布绣艺术家张小红领先起草的《江西绿色生态 夏布绣》团体标准批准发布。

2021年6月,夏布绣艺术家张小红夏布绣作品《西江揽胜长卷》参加2021年6月12日-7月11日“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

2021年6月,夏布绣艺术家张小红夏布绣作品《清贫者》参加2021年6月12日-7月11日“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

2019年5月,作品夏布绣《岁寒图》入选“国博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

2018年,夏布绣艺术家张小红夏布绣作品《故乡》荣获第13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工艺美术金奖。

2015年,张小红被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

2013年5月,夏布绣艺术家张小红夏布绣作品《江西民间儿童绣花帽系列》荣获 “2013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2年8月,张小红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为“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

2012年10月,夏布绣艺术家张小红夏布绣作品《仿倪云林秋水清空》荣获“2012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2012年12月,张小红被国家人力资源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011年2月,张小红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13年8月,张小红被授予第三届“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

2016年2月,张小红经专家评审,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批准,确定为“江西省文化名家”;

2014年 ,夏布绣艺术家张小红领衔申报的“民间绣活(夏布绣)”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09年夏绣艺术家张小红所创作的《清明上河图》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刺绣作品《李太白像》荣获2011年中国工艺艺术“百花奖”。

2010年10月,夏绣艺术家张小红作品夏绣《富春山居图》长卷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 2010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08年10月,夏布绣艺术家张小红夏布绣作品《天工开物》全卷荣获“首届中国(集美)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金奖。

1958年张小红出生于江西瑞昌县。夏绣艺术家张小红现任江西渝州绣坊总经理、新余市夏布刺绣研究所所长、江西省十一届人大代表、江西省民间文化艺术家、中国优秀民间艺人、新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2017年12月28日,张小红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代表作品

夏绣艺术家张小红所创作的《清明上河图》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刺绣作品《李太白像》荣获2011年中国工艺艺术“百花奖”。

夏绣《富春山居图》长卷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 2010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作品评论

张小红:仙女湖畔 锦“绣“人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说起创业的经历,张小红眉宇间略显凝重。原是江西钢丝厂一名普通职工的她,由于企业经营形式的突变和改革的整体推进,厂里为了减员增效, 2002年5月,42岁的她无奈接受下岗分流的安排。张小红说,下岗后她曾一度情绪失落,痛定思痛,生性好强的她决定自谋生路。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期节目,天津女工、全国劳模王胜云下岗后开创了一家艺术编织厂,不仅自己创业了,而且还解决了十多名女工的就业。自幼就随姑妈编织绣花的她便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在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之后,张小红怀揣家中仅有的一万多元积蓄只身踏上北上的火车考察学习。在北京、天津等地的文化艺术街,丰富多彩的手工艺术品和悠久灿烂的民间文化深深吸引了张小红,尤其是美轮美奂的“苏绣”更是令她神往。随后,她又辗转于苏州等地拜师学艺。天资聪颖的张小红加上刻苦好学,短短数月便学成归来,在当地开了一家小绣坊,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

创业的起步阶段,身为女人其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当时,工作之余的张小红跑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新余市文化馆,向当地的文化名人讨教学习,并寻找刺绣创作素材。那段时间里,张小红白天跑市场找销路,晚上还要通宵达旦忙刺绣,为“伊”消的人憔悴。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绣品很快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并多次获奖。2004年,张小红在新余市“傅抱石画院”成功举办了个人刺绣展。一时之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当地声名鹊起。

张小红说,创业之初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便是资金紧缺。新余市妇联主席刘晓燕在得知张小红的事迹后,以个人名义作担保为张小红贷款四万元,她的“渝州绣纺”才得以起家。说到这里,张小红言语有些激动,她说要十分感谢市领导对她的关心与支持,还有许许多多关注民间艺术发展的仁人志士。也正是在那时,张小红暗下承诺,一定要将渝州绣坊做大做强,回报那些关心自己的人。经过几年发展,如今张小红的绣坊生意红火,已经帮助50余名下岗女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她的绣品凭借品牌优势决胜于市场,08年公司实现销售额达140多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张小红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当初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她永远都不后悔。

上下求索 锦“绣”人生

谈到产品的创新,张小红感触颇深。她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创新是事业发展的空间,特别是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更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更需要发扬光大。诚然,创新也一直伴随渝州绣坊的成长壮大。

新余市分宜县是全国闻名的夏布之乡,出产的夏布古朴典雅、经纬分明,具有强度高、抗拉扯性强和不易褪色等特点。张小红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能将粗犷、古朴的夏布和精巧、细腻的绣工相结合,这样绣品不就具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了吗?于是她不断摸索,反复试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最终使得绣品达到了一种特殊的视觉冲击及艺术效果。然而,张小红并没有因此止步,开始在丰富夏绣的文化内涵上做文章。她将新余籍国画大师傅抱石画作、神奇美丽的仙女湖风光、博大精深的《天工开物》等彰显新余地域特色的文化巧妙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中,使夏绣兼具形式美和内在美。2005年,“夏绣”成功申请国家专利,被专家誉为“中国夏布第一绣”。同时,张小红的“夏绣”成为继苏绣、蜀绣、湘绣、粤绣我国四大名绣之后的第五大“新”绣种。如今,她的夏绣作品不仅做为文化艺术品被收藏在中国刺绣艺术馆,而且做为江西旅游艺术珍品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张小红所注册的“夏绣”、“巧妹”两个商标的绣品不仅享誉中华,而且走出国门,名扬四海。

张小红作为江西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十分关注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问道张小红未来有什么打算,她欣喜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美好的远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准备筹建“赣绣城”,预计征地40亩,投资2000万元左右,建成后年产值可达500万元,到时候可以接纳更多的下岗职工。张小红说,能走到现在这一步,除了靠自己执著的信念之外,更多的是来自政府和社会对她的支持。因此,她很乐意为那些有志于从事刺绣的下岗职工免费进行刺绣技能培训,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她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政府排忧解难,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在自己的事业上绣出最美的人生画卷。

人物业绩

我的五年:要让夏绣成为中国第五大名绣

在“中国夏布之乡”新余,下岗创业的“绣娘”张小红开创了“夏绣”技艺。五年来,她的绣坊发展越来越好,夏绣也成为新余和江西一张新的名片。请听江西台记者王莹的报道:

2002年,下岗的张小红开始创业,开办了自己的绣坊。面对经营之初的连年的亏损,从小就热爱刺绣的张小红感到了压力,她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夏绣技艺传承下去。“就想到了出去考察。我们原来在家里做的都是枕头套阿、桌面阿,不是艺术刺绣,完全是民间刺绣。自从我出去考察了看到了苏绣那种艺术刺绣很美丽,所以我后来在苏州学了半年。”

张小红说,在古朴粗犷的夏布上进行刺绣是一项古老的技艺,然而,想要让夏绣技艺发扬光大,仅仅靠修一些枕套、桌面是绝对不行的。于是,张小红开始钻研艺术刺绣。在古朴的夏布上绣山水、绣人物,张小红不断尝试,钻研技法,夏绣的题材越来越丰富,山水画、名人文化、古文化等题材都出现在了她的针下。她创作的傅抱石山水画、《清明上河图》、《江山如此多娇》等夏绣作品以独步超然的疏朗气质、古拙的韵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她的渝州绣坊也从2006年开始看到了效益。“除了我们新余作为对外交流的特色礼品以外,省里也会用我们这个作为除了陶瓷以外的礼品。另外还有上海、北京,还有国外,对外交流的礼品。”

五年来,张小红的绣坊发展越来越好,从2006年的年销售额几十万上升到了09年的300多万,作品远销韩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蜚声业界。她培养的200多个绣娘和她一样都是下岗女工,现在又有不少走上了像她一样的创业之路,新余的夏绣绣坊也从2006年的一家发展到了现在的6家。2007年10月,张小红创作的“夏绣”作品走入刚开馆的中国刺绣艺术馆,作为刺绣珍品陈列在艺术馆内。2009年,渝州绣坊夏绣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夏绣的发展越来越好。

张小红说,作为夏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她有责任让这项事业传承下去。而她的目标是让夏绣成为中国的第五大名绣。“当然我们的手工跟机械工艺不一样,他需要积淀的,现在我也不敢说用多久,我只能说我会去努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