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祭祀

更新时间:2021-11-24 21:09

民间祭祀是指民间通过一定仪式,将荤素食品、禾稼果品等物品敬献给种灵、祖灵等崇拜对象,以求保佑赐福。

仪式形式

仪式或由巫师、祭司、家族长主持,或由本人进行。有关祭祀的最早记载,见于股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墟卜辞记载当时“出人日,岁三牛”,说明祭日时以三头牛作祭品,记载求雨祭祀有“亲,

(有人认为是暴晒或焚烧巫现等)、“舞”(或‘奏舞”等)。古时蔡祀对象包括所有神灵:天地祖宗、“社樱山川之神”、“前哲令德之人”、“天之三辰”、“地之五行”。(见《国语》)近现代仍保留祭祀祖灵、土地、山神、水神、财神、喜神等。祭品多用猪、牛、羊、鸡、菜蔬、食物、果品。人们认为神灵或鬼魂也有自己生活的世界,也有同人一样的欲望,故加以祭献。但又认为他们只吸取祭品的精灵部分,故祭品祭后又可作人的食品。祭祀除了上祭品以外,还有供像、进香、祈祷等仪式。

藏区祭祀

藏民族自古就有地区性或部落性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及图腾崇拜。藏区兴起苯教以后,人们逐渐信奉苯教诸神。自佛教传入藏区后,在佛苯长期斗争后,佛教大获全胜,藏区全面推崇佛法。与此同时,原苯教的许多仪式、仪轨及神灵,并未完全退出西藏宗教舞台,而是被纳入到佛教信仰活动中,于是西藏出现了既供奉佛教所倡导的众生皈依的神灵,同时又祭祀世间诸神的现象。在民间祭祀的诸神中,普遍祭祀的神灵有吉拉、域拉、顶拉、拉姆、洛达、鲁、水神、门神等。

吉拉

意为“生神”。藏族民间认为每个人出生都有生神,每个村庄或每个区域拥有共同的生神,是一尊保护人的神。在后藏农村地区,每年要祭两次吉拉。第一次是藏历正月三日,这一天被普遍认为是祭生神的时辰;第二次是藏历六月四日,这一天也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纪念日期。

域拉

意为“地方神”。有的亦译为“当方神”或“家乡地?”,是整个村庄的保护神。藏族人认为该神可带来风调雨顺、防雹除霜、五谷丰登。祭祀域拉的最初时间是在正月初三。有的地方从五、六月份开始,一直到秋收结束,几乎每周的星期五都要祭一次。这期间庄稼正在茁壮成长,需要风调雨顺,才有希望得到好的收成,因此这段时间内每周都有祭祀活动。而有的地方一年只祭三次,时间分别是藏历正月三日、六月四日及庄稼开割之前举行的酬谢诸神的“达热节”之时。

顶拉

意为“房顶神”。村民认为每个房屋的四角都有房顶神,故神垒也分别设在房子的四个顶角。神垒上面放白石头,这些白石头藏语叫“拉多嘎布”,意为“白色神石”,作为顶拉神依附之处。藏族人认为这些神可以驱邪避灾,保护房屋。顶拉一年一般祭两次。第一次在藏历正月三日,第二次是在庄稼开割之前举行的酬谢诸神的“达热节”之际。达热节时,要在住房四角神垒上分别放置一束新割的青稞,以示酬谢献新。

拉姆

意为“女神”,是女性护家神。藏族人认为该神可以保护家庭平安,招财进宝,有时充当财神的角色。此神一般供奉在仓房内。祭拉姆的时间因家庭而异,有的在周六或周日晚上祭,有的则分别在藏历九日、十九日、二十九日晚上祭。因祭拉姆神需要宁静的环境,因此一般在晚上进行。祭祀时没有专用的祈祷词,可由祭祀者根据需要进行祈祷。祭祀方法较简单,即把茶叶和酥油拌和成小团,煨于牛粪火灰上即成。

洛达

意为“庄稼主”。一般由村民集体祭祀。从春播起至秋收,将此神供奉于农田之中。秋收结束后随着割好的庄稼再将该神供奉于打禾场内。打场结束后,村民将其供奉在自家粮库内。祭洛达神没有专门的时间和仪式,民间认为,只要春天撒播种子,此神随之来到农田上。因此有的农家在其农田中央堆白石头,以作神垒。秋收结束时,还在白石堆边上留几十根未割的青稞,作为此神的食物。此神没有专门的神垒,只是在粮库的墙上挂一束青稞秆,作为其依托之处。

发展历史

鲁 民间认为鲁有两种,一种是“塔鲁”,即位居于灶中的“鲁”,也就是灶神。塔鲁是以灶火本身作为依附处。在新修土灶时,把装有金银珠宝碎片及糖果的瓶子或布袋藏于灶墙中,作为其依附之处。另一种是“萨鲁”,栖身于牛圈及大树旁。民间认为祭祀鲁可使牛肥马壮,牲畜兴旺。农家对鲁神的祭祀非常重视,认为牲畜的平安及家人所得的麻风、疮疥、发炎、肿胀等皮肤病均与鲁有关。祭祀时间是以藏历书中的鲁神出地日期或依据《鲁神出地日期及祭祀益处》书籍中所载之日期来祭祀,祭期分大、中、小,也有非祭期和普通日期。一年中每个不同的月份还分有不同的活动期和不同的功能,如藏历正月为鲁神听经期,该月的二十五日为大祭期,此时祭祀可以添寿增福。祭期与非祭期因月份的不同而有差异,同一个月份的祭期也有大、中、小的差异。如藏历四月,该月共有15天为祭期(其中小祭期8天,中祭期1天,大祭期6天),非祭期共7天,普通日8天。祭祀鲁神时,祭祀者不能沾肉、酒等,用洗净的手把专用的甘香松等调成的祭香和肉豆蔻等药用植物配成祭鲁药以及酥油、牛奶等和成小团,放在干牛粪火中燃烧后,分别放置于土灶或牛圈、大树等鲁神栖身之处。

总结

中国民间祭祀仪式的程序是从结构出发,进入反结构状态,再回到结构,其结果是从象征上强化了社会的结构,强化了中国民间祭祀传统宗教精神。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