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稀缺性

更新时间:2023-12-25 17:42

资源的稀缺性是被人类自身“制造”出来的。人类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于是人们也就不断地为自己制造出了更多的难题和更大的麻烦,于是又要花力气发展自己以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稀缺性在人类生存的意义上可能不称其为问题,但相对人们的“过度需求”时,稀缺性的假定无疑是成立的了。

解析

人类在这个地球上不是孤独的,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定要与特定的资源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离开了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从谈起。小至个人,大到民族、国家,都是如此。人类从太阳和地球那里可以得到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种族维持的足够的,甚至可以说过剩的能量。但是,人的需求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求来说,任何资源都可能是稀缺的。

从逻辑上来说,资源的稀缺性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命题。资源的稀缺性所带来的种种理论与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和困惑一直为学术界和实务者所关心和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各个角度和层面,本文将尝试着探讨资源的稀缺性引起的权力寻租问题。

资源分配

对于人类来说,资源是重要的,也是稀缺的。正因为这种稀缺性,节约才成为必要,才产生了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这个问题。从古至今,资源有种种配置方式,如最初的“习惯”,以及后来的排队,抓阄等。在理论界,根据资源配置的主体的不同主要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1.市场配置。即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鼓励市场形成价格和自由交易,强调效率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2.政府配置。即政府发挥宏观调配的作用对资源进行配置。所采取的手段往往是管制,许可证,配额,指标,投标等。

市场配置方式是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等所推崇的资源配置方式。其理论假设是经济人,X理论等,强调效率优先的原则。而关于政府配置在理论界最有影响的系统性理论是凯恩斯针对1923年经济危机提出的,主要强调政府干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后来为越来越多的国家与政府所采用,成为其加强宏观调控的有力的理论依据。

为什么需要经济学?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 设想一下,如果适用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任凭挥霍浪费,经济学又有什么必要呢? 当然,资源的稀缺性,一般指相对稀缺,即相对于人们现时的或潜在的需要而言是稀缺的。这就要求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及由此决定的人们要以最少消耗取得最大经济效果的愿望,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举例来说。相对而言,我们呼吸的空气,没有什么稀缺性可言。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地自由呼吸。所以,并没有专门研究分配空气的学问。但就大多数自然资源来说,几乎都是稀缺的。人类的产品都要靠消耗自然资源来生产的,所以人类产品也都是稀缺的。经济学要研究如何生产、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和产品,以节省资源,达到最佳效用。过去认为水资源是无限的,所以不太重视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水资源的利用。看来,水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们开始提倡节约用水,也开始重视利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水资源了。

资源特点

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资源的有限性、人们需要的无限性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世界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一方面,人类生存发展总是需要生活资料,人们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和无限性。它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需要,如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或者经济需要、政治需要,精神文化需要等等,这些需要形成一个复杂的需求结构,这一结构随着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的需要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不断扩充其规模。旧的需要满足了,新的需要又产生了。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

另一方面,资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资源的有限性也叫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或者说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不平衡性有两层涵义:一是相对于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和多样化的需求而言是不平衡的,人们不得不做出选择,分出轻重缓急,在满足需求时分出先后顺序;二是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的社会群体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总之,结构和分布失衡导致每一个体和群体都面对着资源稀缺性难题。显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便形成矛盾。为了解决矛盾,人类世世代代奋斗不息;为了解决矛盾,人类研究、探索、创立和发展了各门科学。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各个国家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它的内容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代国家一般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上述矛盾。一方面,运用市场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合理配置资源,注意保护环境,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计划使用资源和节约资源,扩大对外交流,利用国际资源;限制人口及其消费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生产与分配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制度,以提高效率和求得社会公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缓和、减少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斗争,保持和维护社会的稳定。需要指出的是,两方面的措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不稳,则无法满足当代和未来人口的幸福生存与发展;“核心”背谬,将制约人们行为的协调统一,进而又威胁到“基础”的巩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世界人口的增加,到了现代,经济资源的有限性或短缺性日益凸现,已经成为制约各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地球上像《圣经》里描述的只有亚当和夏娃、资源十分丰裕的伊甸园那样的地方,在现时代是难以找到了。在当代,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矛盾,即所谓的“南北问题”。发达国家的技术先进但自然资源短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而技术落后,相互之间需要合作,取长补短。其一致性毋庸置疑。二战以后的几十年间,它们之间的合作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发生普遍严重的债务危机,对于双方的发展都形成制约。其对立性十分明显。资源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关系整个世界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过去我们对于资源的有限性问题的确是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我们的理论教育中只是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从来不提资源的稀缺会限制经济的发展,所以过去多少年里人们几乎没有资源稀缺的概念。我国主要矛盾的形成的确有生产关系或者经济制度方面的原因,但科学技术落后、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不足是重要的原因,当制度问题基本解决以后,这个原因便越是明了。我国快速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状况、能源供给和环境承受能力的严厉约束。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水资源是1/4,石油是12%,天然气仅为4%,煤炭是55%。而与此同时,资源利用率很低,浪费比较严重,比如国内重点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比国际水平高40%,电力行业中火电煤耗比国际水平高30%,万元GDP的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万元GDP的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④我国社会落后的生产与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正是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矛盾的反映或者表现

中国稀缺资源

比如铁矿石,中国虽然很多,但富铁矿几乎没有,有的都是不能生产优质钢材的贫铁。

国家能源局表示正在研究制定特殊和稀缺煤种管理办法,对炼焦煤等特殊和稀缺煤种实施保护性开发。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开展全国炼焦煤资源调研,将结合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国家炼焦煤资源开发布局。

实际上,早在2009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中就指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特殊煤种和稀缺煤种要实行保护性开采;《煤炭法》修订稿也把矿区依据价值分为三类——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特殊和稀缺煤种矿区,并将特殊和稀缺煤种矿区列入保护性开采范围。

在焦煤价格暴涨背景下国家能源局提出对优质稀缺煤种进行保护性开发寓意非常明显。保护性开发品种将主要包括用于炼制焦炭的优质焦煤以及用于化工产品的优质无烟煤,而优质炼焦煤作为特殊和稀缺煤种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得到了战略性保护,成为战略性原料品种。

我国优质焦煤占比较低,其中,焦、肥煤是稀缺品中的精品。此外,我国炼焦煤资源分布也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未来垄断趋势都非常明显。

根据我们对全球煤炭贸易格局的判断,未来中国、印度焦煤进口量将快速增长,并取代日韩成为最大进口国,各国抢夺焦煤资源的程度将会逐步加剧。因此,这也决定了焦煤价格的中长期向上趋势。而国内将是以兼并重组为大趋势,国家对稀缺资源的控制力度在加大,大型焦煤集团将更加受益资源整合。

中长期我们坚定看好以优质焦煤无烟煤为代表的稀缺品种的投资价值,短期我们看好煤炭行业的基本面。焦煤、化工用煤面临消费旺季,在国际油价和国际煤价的强力支撑下,焦煤价格上涨预期仍然非常强烈。建立重点关注景气向上的焦煤股:开滦股份西山煤电冀中能源盘江股份煤气化潞安环能神火股份兖州煤业国阳新能昊华能源平煤股份永泰能源等。

相关资料

稀缺性资源主要有:主要包括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石、等罕见元素矿石及物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