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卡斯族

更新时间:2022-05-25 18:55

道卡斯族(Taokas)为台湾少数民族,此名称为日本学者伊能嘉矩所取,又名斗葛族,闽南语音近于大甲,故又称大甲族。道卡斯族分布于新竹、苗栗台中一带的海岸平原区,以大甲为核心。清代道卡斯族人为避闽粤械斗等因素,全族几乎迁徙至埔里。中国嘉庆道光两朝时期,是包含道卡斯族的中部平埔族各社及族群的觉醒时期,但为时已晚大势已去,虽然走上迁徙一途,但还是造成各社群的没落并造成道卡斯族在内的平埔族人消失。台湾少数民族之一.道卡斯族生活区域是在新竹、苗栗台中的沿海平原一带,主要社群有16社,还有不少。有关道卡斯族一名之来源,始自日本统治时期明治三十七年(1904),日本学者伊能嘉矩透过语言,人类学的方法,将平埔族分为十族。有邵族,凯达格兰族,雷朗族,道卡斯族,噶玛兰族,巴则海族巴布拉族和安雅族,猫雾剌族,水沙连族,西拉雅族

名称来源

道卡斯族又名斗葛族,闽南语音近于大甲,故又称大甲族。始自日本统治时期明治三十七年(公元1904年),日本人类学者伊能嘉矩通过语言、人类学的方法,将平埔族分为十族,道卡斯族归类为平埔族的其中一支。

行政沿革

道卡斯族在明郑时期,明永历二十四年(清康熙九年,1670)隶属天兴县。郑经命「 刘国轩经略蓬山八社,后龙五社 」,为汉人统治道卡斯族之始。康熙二十三年(1684)改隶诸罗县,雍正元年(1723)改隶彰化县(淡水海防厅),雍正九年(1731)大甲溪以北归淡水海防厅管辖,雍正十一年(1733)淡水厅治由彰化县移驻竹堑(今新竹市)。光绪元年(1875)以淡水厅之一部分,增设新竹县道卡斯族归新竹县管辖。光绪十三年(1887) 台湾建省,首任巡抚刘铭传准设郡县,中路新设台湾府,为省会首府。全省划为三府,以大甲溪以北至中港溪为界增设苗栗县,蓬山八社及后龙四社,中港除外,归苗栗县所辖。竹堑社,中港社归新竹县所辖。

社群由来

雍正九年奉文彰化县,拨归管辖土番大社八社(内附小社二十四),额徵银一千二百五十八两一钱三分六厘。乾隆二年奉文以二年为始, 豁免社饷,改照民丁例(每丁徵银两钱),减徵社饷银九百九十三两一钱三分六厘。实徵土番八社(内附小社二十四社)共番丁一千三百二十五(每丁徵银两钱),共徵银二百六十五两(内蓬山社并附大甲东,苑里,南日,猫盂,德化,房里,双寮,吞霄等社,番丁共三百五十;后龙社并附新港仔,猫里,加志阁,中港等社,番丁共三百七十;竹堑番丁八十九。由台湾府志即可看出,徵番社银两即由崩山社,新港仔社,竹堑社三大社统筹,徵银,这是道卡斯三大社群之由来.

分布

道卡斯族的范围南起大甲溪,北至湖口台地、杨梅镇龙潭乡一带,南北长距离约一百公里.东部以南北第二纵向山脉、关刀山山脉、八角崠山脉、狮头山至新竹关西镇的马武都坪一 东部以南北第二纵向山脉、关刀山山脉、八角崠山脉、狮头山至新竹关西镇的马武都坪一带,西至台湾海峡。带,西至台湾海峡。道卡斯族含括台中县苗栗县新竹县、部分桃园县。道卡斯族含括台中县、苗栗县、新竹县、部分桃园县。主要活动范围以沿 主要活动范围以沿 海一带及丘陵各河谷冲积成的平原为主。海一带及丘陵各河谷冲积成的平原为主。

主要河川

盐港溪,客雅溪头前溪凤山溪,蓬山八社

发展变迁

据说道卡斯族中曾有部分族人迁移到南庄地方,后来变成了赛夏族,但文献上并没有记载,倒是咸丰九年,真有族人移居宜兰,两年后,这支新移民因随身携带的火枪武器,被汉人用物品交换的方式拐走了,所以失去立足竞争的实力,只好再返回故居地,但回程中遇到了大甲西社等社群正欲迁往埔里,也就一同前往。

到清末以及后来的日治时期,都将道卡斯各部落统称为“新港十一社”或“竹堑十一社”;其主要聚落大致可以分为三群:

1.崩山群:旧志中所称的“崩山八社”或“蓬山八社”,主要包括大甲东社、大甲西社(德化社)、日南社、日北社、双寮社、猫盂社(兴隆社)、房里社、苑里社、吞霄社等。道光年间(1823─1831年)此群中的双寮、日南、日北、房里、吞霄、苑里等社,加入中西部平埔五族联合迁移埔里的行动,几乎全部迁至埔里。

2.后龙群:后龙四社主要是包含后龙社、新港社、中港社、加志阁社及猫里社等(猫里社在今苗栗市,后来与加志阁社合称为猫阁社)。

3.竹堑群:主要是竹堑社,以及清初文献记载中的眩眩社。

传统祭典

台湾自有文治以来,有关於道卡斯族的传统祭典,在文献上记录得相当少都集中在丰年祭(牵田)与祭祖上,偶有提及其他祭典,但,二种祭典的仪式却相互混杂不清.实际上有关於道卡斯族的传统祭典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丰年祭

道卡斯人称作牵田,牵田又分为做旗头,做旗尾二个节日,各为三天,族人兴致高时,则可由旗头一苴做到旗尾,白天狩猎,晚上庆祝共同分享猎物.

第二种:祭祖(泼水节)

巴代祭祖对道卡斯人来说是最神圣一个节日,因此在祭典这三天中存有许多的祭忌,禁止外人进入社中,早期新港东社,西社各有社城,祭典时会关闭社门,书写牌子挂在社门旁,敬告外人不得进入,同样的,这三天族人也不得外出,只可在社内活动,不可进入他人大厅,必须放下身边所有的工作,不得敲打,家禽家畜也必须关好,以免闯入大厅打扰到祖灵.

因道卡斯人对祖灵的虔诚产生了许多的禁忌,许多的限制唯一的目的就是深怕祖灵被触怒,也因此让外人感受到他的神秘色彩(在道卡斯牵田的庆典中,外人是可以进入的).

道卡斯人称作巴代(Patai)是敬祖的意思,也是道卡斯族人视为最神圣的节日,但对外人而言,则是最具神秘色彩的节日. 巴代当天早上祭坟回来,全家聚集大厅(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或厨房,在毛兰上装满食物,(早期是使用道卡斯族的传统木盘,后来因经济形态的改变才改用毛兰)其中有鹿肉鹿酒,鹿肉是由族人到埔里购买的有家族则表示,外人知道我们的节日,会拿来卖,有的家族则改用猪肉取代,另外尚有糯米酒,鱼,菜及用小鱼乾与糯米做成的饭团(小孩子最喜欢,拿著到处闲逛玩耍),放置於大厅或厨房的地上,由家族中最年长的女性(汉化时渐由男性取代)先行祷告再绕行二圈后,家族成员再跟其后绕行第三圈,绕行中各取鹿肉,糯米饭些许放置地上,说是要请祖先吃的,有的家族则是将鹿肉放置於大厅的四个墙角,有的放在大厅门的两边,礼成后家族成员蹲坐(史料上称作「□」)成一个圆圈,围著装满食物的毛兰即可随意最食.

吃饱外出时,年长的女性会站在门旁向每个人身上洒少许的水示意祝福,去污秽,此后三天各户可随意到处串门吃喝,可以拿著水桶,水瓢到处向人泼水,兴致高时彼此跳入水塘或水圳中相互泼洒,也许这正是东南亚民族泼水节的最原始形式与原由,也是台湾少数民族中唯一有泼水节的一个民族.

日治时期,日人推动街道改造,城墙因此被毁了,外人可以轻易的进入社内,族人为保护祖灵会用泼水的方式,来驱赶他们,遇到顽固不顾离开者就泼粪便,擅闯禁忌者往往也会遭受到报应,生病或死亡,据耆老表示满灵验的,因此外人也不大敢进来.

第三种:祈雨祭

是一个不定期的祭典,唯有乾旱时期才会举办的祭典,也是道卡斯族传统祭典中,唯一不曾在文献中或田野调查纪录上出现的一个祭典.

习俗汉化

在平埔族群中,道卡斯族算是其中相当强势的一个民族,但在平埔族群的汉化过程中,道卡斯族也是相当特殊的一个例子,因为在时间上道卡斯族的重大庆典完全与汉人的祭典重叠,诸如道卡斯族的巴代时间上与汉人的清明节祭祖重叠,而且性质完全一样.做旗头则是与汉人的中元普渡撞日,新港社在这一天有举旗庆典,汉人也要在庙前竖起竹竿安营旗.农历八月十五日汉人的中秋节,也正是道卡斯族人做旗尾的日子,从表面上看来,时间上的巧合使道卡斯族的汉化比其他族群快,也因时间上的巧合,使道卡斯族的遗风可以寄附於汉人的节庆中,存续了一段时日,不知是幸或不幸,终究对整个平埔族来说是相当特殊的一个例子. 在汉人的影响下,巴代的传统习俗开始慢慢在消失了,而一九三九年日人推动的皇民化,则是一道催化剂.

台湾原住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