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僧

更新时间:2023-07-28 17:12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简介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汉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唐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唐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唐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但应注意,遣唐使并不是朝贡使节,没有称臣的行为。

日本派赴唐代的使节团。代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遣使入唐。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即日本承和五年,唐开成五年)。894年(日本宽平六年,唐干宁元年)又准备派遣,已经任命,由于菅原道真谏阻,遂从此正式停止遣唐使。从630年到894年,二百六十余年间,除三次任命而未成行外,抵达长安的日本使臣,两次是送唐使臣回国,一次迎遣唐使归日本,正式的遣唐使计有十二次。使团官员是正使副使判官录事。使团成员除约半数的舵师﹑水手之外,还有主神﹑卜部﹑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译语﹑史生﹐以及造舶都匠﹑船师船匠木工铸工锻工玉工等各行工匠。随行有长期居留的留学僧,留学生和短期入唐,将随同一使团回国的还学僧,还学生。还有从事保卫的射手。初期使团共二百余人,乘船两艘,以后增为四艘,人数增至五百余人,但其中只有少数主要成员被允许进入长安

遣唐使团在大唐受到盛情接待。唐朝有关州府得到使团抵达的报告后,便迎进馆舍,安排食宿,一面向朝廷。地方政府派专差护送获准进京的使团主要成员去长安。遣唐使抵长安后有唐廷内使引马出迎,奉酒肉慰劳,随后上马由内使导入京城,住进四方馆,由监使负责接待。按着遣唐使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接见日本使臣,并在内殿赐宴,还给使臣授爵赏赐。

遣唐使臣在长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处参观访问和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大唐风土人情。遣唐使归国前照例有饯别仪式,设宴畅饮,赠赐礼物,珍重惜别。唐朝政府除优待使臣外还给日本朝廷赠送一些礼物。最后遣唐使一行由内使监送至沿海,满载而归。

背景介绍

四世纪中叶,大和朝廷大体上统一了日本列岛日本国王曾多次向中国南朝政权遣使朝贡,并请求授予封号。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近四个世纪的分裂动乱,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当时日本正是圣德太子摄政,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为了直接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先后向中国派出了四次遣隋使(公元600年、607年、608年、614年),这是中国和日本作为两个统一国家正式交往的开始,也是日本统治者采取主动积极态度,派遣大型文化使团直接吸收中国先进文明的开端。遣隋使可以说是后来遣唐使的先驱。

公元618年,唐朝灭隋,建都长安(今西安)。唐帝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帝国声威远扬,对日本和亚洲各国都有巨大吸引力。而日本通过四次遣隋使,朝野上下对中国文化更加仰慕向往,出现学习模仿中国文化的热潮。623年。遣隋留学僧惠齐、惠日等人在留学中国多年后回国,同天皇报告大唐国是法律制度最完备的国家.建议派使节赴唐学习。为了实现更加直接有效地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的目的,日本政府决定组织大型遣唐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臣,并携带留学生、留学僧去中国。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终于派出了第一次遣唐使,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奈良时代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任命后因故中止者三次,实际成行的十六次。但是有一次仅抵朝鲜半岛的百济国,有两次是作为送回唐朝专使的“送唐客使”,另有一次是因入唐日使久客末归而特派使团前往迎接的“迎入唐使”。因此实际上名副其实的遣唐使是十二次。

目的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如高向玄理﹑吉备真备曾长期在中国留学;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山上忆良﹑小野篁﹑菅原道真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后二人受命而未成行)。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臣,也是由于具有教养和经验,利于向唐朝学习。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橘逸势被唐人目为秀才。入唐的医师﹑乐师﹑画师﹐和各行业的工匠,也都在自己行业中具有根柢,受到唐人推重,同时也从唐人获益。遣唐使大量输入中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中国文化风靡日本封建社会上层,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正仓院所藏大量唐代文物,是遣唐使输入的中国物质文化。遣唐使对唐的赠品,和唐朝的答礼,实际是两国之间互通有无的贸易。

人物

空海(774—835),804年随遣唐大使藤原葛野麻吕入唐,在长安青龙寺从惠果学密教。806年回国后,传播真言密教。816年在高野山建金刚峰寺,开创日本山岳佛教。828年在京都设综艺种智院,普及教育。空海工诗文,著《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抄》等,死后谥弘法大师。

最澄(766—822),804年与空海入唐,在天台山国清寺遒邃、行满学密教。次年携230部经典回国,弘布天台宗,建大乘戒坛,与南都诸宗对立。箸有《显戒论》,《守护国界章》。死后谥传教大师。

玄昉(?—746),于716年与吉备真备入唐,唐玄宗赐紫袈裟准三品职。735年携经论5000多卷及佛像回国,在兴福寺传法相宗。因治好圣武天皇母藤原宫子的病,入宫参与政治,后来受圣武天皇的宠遇,任为僧正,与吉备真备左右国政,但遭贵族反对,后被流放至筑紫观音寺。

圆仁(794—864),于838年入唐,在唐学习显密两教,回国后传天台宗,建立常行三昧堂,奠定比睿山佛教兴隆的基础。他的著作《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了解唐代社会的重要资料。谥慈觉大师。

圆珍(814—891),853年入唐,在唐学天台宗。858年回国开创日本天台宗寺门派。箸有《法华集论记》、《大日经指归》等。谥智证大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