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孟和

更新时间:2024-08-29 23:53

陶孟和(1888年11月5日—1960年4月17日),出生于天津,原名履恭,字孟和,以字行,祖籍浙江绍兴。社会学家,教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人物生平

1888年11月5日,陶孟和出生于天津。

1906年,毕业于南开学校,后前往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深造。

191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社会学和政治学。

1913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13年—192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任北京大学文科教务长。

1924年,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1926年,获聘为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社会调查部专任秘书。

1929年,任北平社会调查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前身)所长。

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

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所长。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49年10月—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

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长。

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60年4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2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陶孟和重视社会学在社会改良中的作用,认为“真正的科学不能只建设在推理上”,只有把注重事实和用归纳方法对于事实作系统的研究,现代社会学才能成立。他注重社会事实的调查研究,是中国社会学界最先采用帐簿调查法研究中国工人家庭生活的学者。他还最早把教育社会学引进中国,目的在于使社会化的个人更好地担负起社会改良的责任。

陶孟和早年抱着改良会、利国利民的理想,试图对中国社会各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中国城市劳动生活费和生活程度的调查研究。除了对工厂和农村调查外,把调查研究范围扩大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其他方面如农业财政、金融、国际贸易、国民所得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

1926年,陶孟和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专业社会研究机构—北平社会调查所,该所后来演变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后又改名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人才培养

陶孟和讲授的课程有“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现代政治”“社会问题”“社会学”等。

陶孟和指导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其中许多成为社会调查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中坚力量,如经济学家巫宝三,经济史学家梁方仲,经济学家千家驹,历史学家罗尔纲等都是他的学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陶孟和的父亲陶仲明曾任教育家严修创办的严氏家塾(南开学校前身)塾师。

陶孟和的妻子的名字是沈性仁,两人育有三女一子。

人物评价

“陶孟和是20世纪中国社会调查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评)

“陶孟和是中国社会学、社会教育学的奠基人、社会经济研究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评)

“陶孟和是中国社会调查运动的先行者,他在中国社会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社会科学报》评)

“陶孟和具有开明的治立场,提倡革新,反对守旧,洁身自好,刚正不阿,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具有淳厚、谦逊、诚朴、清廉、不尚虚夸、不私情、摒除门户之见等优良品质,对中国社会科学和文化教育事业以及为培养研究人才都作出了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学年鉴》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