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墙

更新时间:2023-08-31 02:47

《雪白的墙》是当代诗人梁小斌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以刚刚结束的“文革”的历史作为背景,叙述者以儿童的身份出现。诗中的“我”怀着童心向妈妈述说了他所看见的粉刷一新的雪白的长长围墙,然后“我”面对此情此景,脑海中浮现对过往的回忆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诗人着眼于一点,思路纵横。此诗最大艺术特点在于诗歌中闪烁出的自我感受,而且在形式上又毫无雕琢之感,语言运用上没有押韵,全以一个儿童的口语道出,读起来亲切和谐,平易自然,与诗所表现的儿童情绪相吻合。

作品原文

雪白的墙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早晨,

我上街去买蜡笔,

看见一位工人

费了很大的力气,

在为长长的围墙粉刷。

他回头向我微笑,

他叫我

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

写有很多粗暴的字。

妈妈,你也哭过,

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

爸爸不在了,

永远地不在了。

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

还要洁白的墙,

一直闪现在我的梦中,

它还站在地平线上,

在白天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我爱洁白的墙。

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

不会的,

象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

你听到了吗?

妈妈,

我看见了雪白的墙。

1980年5月

创作背景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斗“资”批“修”,到处涂刷大字报,政治动荡,经济不景气,人心惶惶,黑白颠倒。当时大街小巷“写有很多粗暴的字”的墙壁,和整个国家、民族还有千百万无辜家庭的悲剧是紧密相连的。许多人也曾经因为幼稚、天真、轻信和盲从,被人利用,参与“乱画”“雪白的墙”的愚昧运动。文革结束后,墙壁恢复了“雪白”,诗人也开始对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遭遇痛苦的缅怀、忏悔和深省。因此创作了此诗。

作品鉴赏

《雪白的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诗。“雪白的墙”这一意象如同某类情感经验的网结点,联结了纷繁复杂的情感经验现象:失而复得的希望,纯洁美好的理想,充满友爱和温暖的人与人的关系……融进了丰富具体的内容。直观和记忆,现实与梦魇,理性与感性……这一切,都凝聚在“雪白的墙”这一意象的感性概括中,通过音乐式的复沓结构,给人一种富有时代特色却又摆脱时空局限的感觉。

诗篇开始于洁白的美的复归的惊喜,展示出一种心灵的“眼睛”所看到的幻景,仿佛是美好梦境后的回味和诉说,“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这简洁而又充满柔情的诗句,传达出对久已失落的某种美好事物重现在面前的欣喜。不过,这决不是一种单纯的喜悦之情。肮脏的颜色可以被刷白,但是记忆不能。“雪白的墙”便引起抒情主人公对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遭遇的痛苦的缅怀、忏悔和深省:“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写有很多粗暴的字。/妈妈,你也哭过,/就为那些辱骂的缘故,/爸爸不在了,/永远地不在了。”

然而,诗人并没有反复地吟唱过去的辛酸苦痛,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现在的观察与对未来的构想之上。这既体现了作者的深层思考,也使得诗歌的境界更深一层。要想将长长的墙粉刷回复到原来的洁白程度,要费“很大的力气”,要抹掉文革留下的伤痕,决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里,作者匠心独运: “我上街去买蜡笔”,显然是要画新的画图,而工人在粉刷围墙,则是在去掉旧的印记。也就是说,人们在抹去昨天的同时,正在描绘明天的远景,或者说,在走向美好未来的时候,决不能忘记丑恶的过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用现在连接了过去和将来,大大拓展了诗歌空间。

为了能防止悲剧再发生,作者做了更深层的思索,同时使得“墙”的象征意义更深一层:“他叫我/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以后不要在这墙上乱画。”几句话,看似普通平常,轻描淡写,实乃字字千钧,寓义深长,可以联想起20世纪初鲁迅先生就发出过的“救救孩子”的呼喊。当“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的遗训声犹在耳之时,人们对刚刚谢幕不久的悲剧依然心有余悸,而诗人,则考虑到下一代,考虑到我们的孩子。其思考之远之深,构想之新之妙,确乎有其过人之处。

没有亲身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们,也许不能理解当时的情况。因此,或许无法在最深刻的意义上来谈论“雪白的墙”与“肮脏的墙”之间的戏剧性变化意味的东西。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人们了悟“肮脏”“粗暴”所象征的真正内涵。“雪白的墙”和“肮脏的墙”分别象征了文明与野蛮,理智与蒙昧。诗人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因此诗的结尾已不是起始时的那种喜悦的调子,它变得严肃、庄重,犹如誓言一般:“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不会的,/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你听到了吗?”这时,蒙昧的心灵觉醒了,无知的少年获得了清明的理性,一种新的成熟意识已向自己的过去诀别。

这首诗的特点是以惊人的单纯表现了惊人的丰富。诗人选择了十年动乱中人们感受最强烈的“墙”这一物象作为抒发自己沉痛的经验与情感的题材,摒弃一切直接事实的陈述,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思。

名家点评

原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亚明:《雪白的墙》意在表现80年代初年轻一代对动乱历史的回顾与检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祖国的一片深情,既有对过去的谴责,也有对自己的反省,反映出一代人的觉醒。这首诗之所以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就在于象征手法与抒情视角的巧妙运用上。(《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

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刘保亮:《雪白的墙》成功地运用了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形象地传达出刚刚从动刮岁月走出来的一代年轻人的心声。(《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文学作品选 中国现当代文学卷》)

温州师范学院教授季金香:《雪白的墙》是粱小斌的一首象征色彩极浓的诗,它采用整体象征的手法,写出了十年动乱给人民心灵造成的创伤以及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发表后被人称赞为“平中见奇、不落俗套”,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的“一首耐读的好诗”。(《华东地区高师院校中文系协编教材 新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 下》)

作者简介

梁小斌(1954~),当代诗人。原籍山东荣城,生于安徽合肥。其代表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断裂》等均被视为是“朦胧诗”的代表作。其中,《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曾获1979至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著有诗集《少女军鼓队》、思想笔记《独自成俑》《地主研究》《梁小斌如是说》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