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

更新时间:2024-08-30 18:06

南华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学校由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于2000年3月合并组建,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中南工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创办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衡阳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湖南省衡阳医学院。学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南华大学前身

南华大学由原隶属国家核工业部的中南工学院与原隶属湖南省的衡阳医学院衡阳医学院于2000年3月合并组建,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

1958年,原第二机械工业部经与原冶金部协商,并报国务院批准,决定将中南矿冶学院矿冶工程系迁至衡阳市,以此为基础组建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次年6月20日,学校正式命名为“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并于10月15日举行开学典礼,招收新生330人。1969年底至1979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因“文革”停办。1983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衡阳工学院在原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旧址筹建,由核工业部和湖南省双重领导。1984年2月25日,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为学院题写了“衡阳工学院”院名。同年9月正式恢复招生开学。1993年6月23日,原国家教委批准衡阳工学院更名为中南工学院。

1958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作出决定,建立衡阳医学院。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在1960年8月批准将“湖南省衡阳医学院”更名为“衡阳医学院”。“文革”期间的1966年至1969年连续4年没有招生。

1972年,衡阳医专招收了第一批工农兵学员400名,专业为三年制医疗和卫生专业。从1972年至1976年,学校连续5年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合计1750名。1977年7月26日,中共湖南省委下发了《关于衡阳医学专科学校改为衡阳医学院的通知》,决定将衡阳医学专科学校改为衡阳医学院,恢复五年制本科招生,为省属高等学校。

1964年7月,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决定将北京第一设计院矿山设计部分迁往江西南昌,与南昌所合并,成立矿山研究设计院。次年10月,北京一院矿山设计部分陆续迁至南昌,与南昌矿业研究所合并成立第三研究设计院。随后第三研究设计院与第一研究设计院在1969年12月17日经原二机部军管会批复合并,定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院址设在衡阳市(原衡阳矿冶工程学院)。

1975年2月,经二机部批准,在第四设计院科研室的基础上建立湖南矿山研究所,承担全国铀矿山的科研任务。1976年到1979年,六所在完善科研机构的同时,建立健全了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过去冤、假、错案进行了拨乱反正。20世纪80年代初,湖南矿山研究所先后更名为二机部铀矿开采研究所、核工业部铀矿开采研究所。1983年4月,核工业部铀矿开采研究所更名为核工业部第六研究所。

组建南华大学

2000年3月27日,教育部下文同意原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并于9月20日在学校大会堂举行南华大学成立庆典大会。2002年10月11日,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核工业四一五医院划转为南华大学直属型附属医院。

2018年2月,湖南省首家核领域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落户南华大学。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随后,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19年3月划转为南华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南华大学附属公共卫生医院、衡阳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也在该月授牌。

2020年4月,南华大学“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0月21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卫健委分别同湖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协议。 2022年1月,湖南省荣军优抚医院成立,该医院是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南华大学共建共管。10月13日,南华大学高校知识产权中心揭牌。

2023年6月25日,南华大学附属职业病防治院揭牌成立。同年12月8日,南华大学附属吐鲁番市人民医院揭牌成立。

2024年8月,南华大学“人工智能赋能临床技能学新质课堂——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获2024年湖南省“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认定。

2024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南华大学共获资助项目87项,其中:面上项目3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立项资助率12.10%,获批直接经费3285万元。相比2023年同期,立项数、资助率和获批经费数分别增长11.54%、10.90%和3.14%。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已发展为一所以工学、医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学科门类协调的综合性大学,该校设有直属学院25个,开设本科招生专业66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拥有国家国防支撑学科1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湖南省重点学科9个、湖南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校级特色学科11个。有临床医学、化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核科学与技术入选“世界一流培育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609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专家、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00余名,有湖南省芙蓉学者、杰出青年等159名。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部省级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38个;是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拥有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3门;有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46个。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余项、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20余项。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国内外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协作关系。获批“湖南省外国专家工作站”,留学生教育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教育和管理质量”认证。

国际交流

2023年11月英国东伦敦大学Prof.David Tann来南华大学访问交流,为双方师生创造常态化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有关合作项目落实落地。同年12月,南华大学再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与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和东北大学达成合作院校。

国内交流

2023年3月,南华大学与中国联通湖南省分公司召开战略合作推进交流会,双方围绕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同年5月,南华大学与隆回县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随后在7月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签署了学生交流协议。

学术研究

研究平台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有国家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核能与核安全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平台9个;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等84个。2023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核设施退役治理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科研成就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先后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国防基础研究计划、核能开发专项等科研项目35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余项、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20余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1月,图书馆现由校本部红湘校区图书馆和新校雨母校区图书馆两部分组成,其中红湘馆面积为2.6万平方米,雨母新馆面积为3.7万平方米,两馆面积总计6.3万平方米。红湘图书馆设各类阅览室、学习室21间,密集型书库5间,多功能学术报告厅1个,多媒体学术会议室1个,研讨室12个,阅览座位4000余个。雨母图书馆每层均为开放式书库、阅览室、学习室。雨母图书馆有多媒体学术会议室1个,9楼设6间常规研讨室、1间名师沙龙研讨室,阅览座位共3524个。图书馆设综合管理办公室、信息服务部、信息技术部、资源建设部、特色馆藏部、读者服务部、宣传推广部等7个部门。现有59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21人。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291万册,中外文期刊14000余种。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图书馆拥有数字资源568T,电子图书254T,中外文期刊14000余种。现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医学网(中华医学会期刊)、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超星读秀知识库、文泉学堂知识库、以及Web of Science(SCIE+SSCI )、ESI、InCites、JCR、IEL、MEDLINE COMPLETE等中外文数据库60个,拥有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这一资源共享平台。雨母校区有1间启发实践型智慧研讨室、1间5G+全景全息协同智慧研讨室。

在图书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该馆引进了云图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采编和流通借阅工作。图书馆在两个校区均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向读者提供网络、光盘等电子信息的检索和咨询服务。为加强用户教育,图书馆还开设文献检索等课程,对新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用户的信息检索与利用素养,切实做好读者服务。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南华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性高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中医药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和特种医学中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如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和其他缺血性疾病等)中的研究论文(含流行病学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方法学研究)、诊治经验、病例报道、知识讲座等。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之内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Chemical Abstract,CA》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核心期刊、俄罗斯《Abstract Journal,AJ》、《万方数据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检索数据库收录。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南华大学主办的主要以医学专业为主的学术期刊,报道范围基本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预防医学以及护理医学各个学科,开设了专家论坛、专题报道、基础医学、流行病学研究、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技术方法、研究快报、个案报道、研究综述、学术动态(中国国外期刊摘译)等栏目。2015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全国报刊索引、台湾华艺数据库等收录。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华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要设置核工业经济与管理、衡岳论坛、政治学·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管理科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历史学·法学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信息学·传播学研究、艺术与设计等专栏,其中核工业经济与管理栏目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特色栏目、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收录。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南华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刊登核工程与核技术、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环境工程、生物、制药、数学、物理学等学科(或专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如一轮旭日,主图如蓓蕾初绽,又似展翅之鸿。蓝色内核乃飘香之花蕊,以喻莘莘学子;蓝色外形似张开之双臂,意为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之初心,肩负为国育才之使命。花蕊上之白色线条为一道科技之光,喻学校以问天之决心而逐科学之梦想。“大雁+花蕊”图案之组合,为大雁托起花蕊之意象,以喻学校学子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未来可期。

校徽的中文字体为毛体,英文字体为加粗的Helvetica字体,标准颜色为科技蓝(C100M75Y0K0)。徽章取自中国古建筑书院匾额的轮廓,融入了书法篆刻、建筑艺术,集字,印,雕,色为一体,体现“传统”和“现代”融合,传递出南华大学精神与文化的崇高礼赞。

学校校旗由学校徽志、校名两部分构成,背景由科技蓝构成。中文校名“南华大学”为毛泽东同志的书法集写体。

精神文化

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

明德:语出《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明德”在这里,就是要求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明德”同时也要求全校师生员工以德为立人之本,爱国、爱民、爱校,友天、友地、友人,自立、自省、自强。

博学:作为现代大学,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博”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求是:“求是”即指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动的奥秘、规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今天,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求真求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学校整体,还是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致远:即凝神于、致力于远大理想。致远,体现了一种矢志不渝的精神,它要求大家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既立足现实,又不为浮云遮望眼。办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人,要站高一点、想宽一点、看远一点;做学问,要耐得住清贫与寂寞,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明德、博学、求是、致远,“明德”是根本,“博学”是基础,“求是”是态度,“致远”是目标,四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种氛围,产生一种力量,激励学校、激励学校每一位成员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努力成为湖南、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并使学校传统的核、医、环保等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贡献等方面创造卓越水平。

社团文化

南华大学“红丝带”防艾先锋队,是湖南省首个专注于此领域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自2004年10月11日成立以来,以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为主轴,向大学生推广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并积极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禁毒知识。该社团先后荣获2017年、2018年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第一名”,“突出贡献奖”,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爱心志愿者团体”称号等。

2021年8月,社团推出的“拒绝‘艾’,大胆爱”知识普及项目被推荐为“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高校防艾基金典型项目。同年12月,代表南华大学承办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并名列全国前五十,被评为“优秀承办单位”。

南华大学学生社团管理部“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成立于2002年,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先后荣获湖南省“第二届社团就业创业能力挑战“十强社团”和“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的荣誉称号。

南华大学压花创新创业团队于2017年创立,2020年获批全国首个压花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现有成员91人。研究方向以压花为中心,以校园常见植物和餐厨垃圾为原材料,变废为宝,涉及产品研发、参赛、乡村振兴等多领域。近年来开展了压花进研学基地、进社区、进乡村等100余次社会公益活动。该团队先后荣获压花国际奖项36项、国家级101项、省级72项;申请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共9项;申请专利17项;在中外期刊发表论文9篇 ,EI收录2篇。

校区情况

南华大学有两个校区,分别是红湘校区和雨母校区,总占地面积223.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25.65万平方米。

红湘校区

红湘校区为老校区,位于衡阳市蒸湘区常胜西路28号。衡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等在该校区。

雨母校区

雨母校区为新校区,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二塘村。建筑学院、松霖设计艺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数理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语言文学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机械学院等在该校区。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南华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位于公共教学实验区、各学生生活区、学院区的结合地带,且紧邻校园最大的景观湖(雁归湖),南接第一综合教学楼(雨母楼),北临学生活动中心,优越的位置和自然景观条件使图书馆成为新校区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总占地面积约6242.6㎡,总建筑面积约40000㎡,建筑高度47.5m,地上10层,地下2层,框剪结构。

知名校友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30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被称为核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健康湖南建设的重要力量,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国防工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和领域。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拥有31个地方校友分会和院系校友会。

所获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