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

更新时间:2023-04-06 15:02

沈怡(1901年一1980年),字君怡,浙江嘉兴人。1920年国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科毕业;1921年秋入德国兰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科及城市工程学院,主修水利工程,兼修建筑;1925年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继而访问美国,1926年回国,任汉口工务局工程师兼设计科长。1927年7月一1937年10月,任上海工务局局长;在此期间,兼任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主席等。1946年11月一1948年12月,调任南京特别市市长,兼任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当选”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及“中国市政工程学会”理事长。

人物生平

沈怡幼年在浙江读书,后到上海同济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在同济求学时,正值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他也参加这场爱国学生运动,并加入著名的青年团体——少年中国学会,立下科技救国之志。

从同济毕业后,沈怡于 1921 年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习,师从欧洲大陆水利界泰斗恩格斯教授学习水利工程。在恩师的引导下,沈怡对黄河治理产生了兴趣。他将恩格斯有关黄河治理的作品译作中文,寄登中国著名报纸《申报》,其博士毕业论文亦以《中国之河工》为题,对中国古代黄河的决溢、治理与河工技术多有论及。

1925 年,沈怡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水利界第一位“洋博士”。同年由欧赴美,访美国河工专家费礼门,参观密西西比河及密苏里河等河流,考察其防洪及治水计划。

1926 年,沈怡学成归国,来到北京,到交通部任职。此时国民革命军兴师北伐,北洋政府已成摇摇欲坠之势。沈怡发现部里无事可做,无公可办,便把大量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京师图书馆与他住处仅隔数步,图书馆内藏有大量珍贵古籍,尤其那套文津阁《四库全书》更是镇馆之宝。沈怡在欧美的两位业师恩格斯和费礼门都曾不约而同强调研究黄河历史的重要性,这激起了沈怡搜集黄河史料的念头。他在古籍中寻找各种重要的水利资料,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沈氏自有其治学方法。他自编书目,以黄河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二十四史入手,每个朝代的河渠志和五行志皆为其必修课程。由于我国一向把水灾当作天灾,因此五行志内,也有不少水灾材料。读完二十四史,他把焦点放在黄河流域各省通志,再进一步阅读沿河各县县志。历代黄河河道屡有变迁,因此河南、山东二省的县志为他重点关注,此外直隶、江苏、安徽的县志也为他所留意。读完这些书,所掌握材料已是十之八九,于是他精读傅泽洪所编《行水金鉴》和黎世序编《续行水金鉴》两部水利巨著;继而再看各家所著水利著作,如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清代包世臣《中衢一勺》和胡渭的《禹贡锥指》,从字里行间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凡见到有一点一滴黄河相关史料,不论决口、泛滥还是修防等,无不一一抄录,并注明出处。这段学习经历对沈怡形成他独特的治水思想,编著黄河系列丛书大有裨益。

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别市成立,市长为黄郛。在上海的10 年期间,沈怡于上海市政工程建设,极尽心力。他把国外所学引入工作中去,以德国人的效率从事设计。他主持旧市区的改造和新市区的兴建,在上海南市兴建了不少公共设施。其曾言在市工务局内,做了两件得意之事,一是档案图书馆化,便于查找利用;一是会计银行化,财务每天对账。尽管水利专业知识在上海的工作中并无用武之地,他还是继续关注世界各国防洪工作发展动态。他极为欣赏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并仿照制定成立长江河工局的计划。此外,他还兼任国民政府导淮委员会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及国防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

1934 年,沈怡受经委会委托,赴德参与恩格斯教授举行的第四次黄河治导试验,次年,编撰了《黄河年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沈怡改任资源委员会秘书长、工业处处长、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技监、中央设计委员会委员等职。此时,中国政府及工矿企业从上海和长江下游地区向西部撤退,沈怡参加了上海工业界的内迁工作抗战以来,中国政治、经济中心陆续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举国上下重视西部开发建设。国民政府在开发甘肃玉门油田时,决定开发河西走廊水利,为支持长期抗战和战后复兴作准备。

1941 年,中国银行把天津一带几家企业撤迁到西北。甘肃省与中国银行合组甘肃水利林牧公司,中国银行的农业专家张心一被任命为甘肃省建设厅厅长,沈怡被任命为水利林牧公司总经理。省府委托公司办理工程和约,利用中国银行资金发展甘肃农业,而首要任务是进行水利建设。自此,沈怡算是回到本行,全力以赴从事于他所熟悉的水利工程建设事业。

1946 年国民政府迁回南京,沈怡当选为南京市市长,同时兼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公共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掌理全国工程之规划指导。在沈怡的团队中,市府秘书长薛次莘、社会局局长谢征孚、水利局局长张丹如等约三分之一官员为留法留美归国的专门人才。沈怡对黄河治理情有独钟,在南京市市长任上,仍未忘记黄河治理问题。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帮助下,沈怡参与黄河花园口决口的堵塞工作,一举将决口堵塞,挽水复归故道。

1949年初,联合国拟遴选他为治理湄公河的防洪局局长。4月6日,沈怡正式就任联合国亚洲远东经委会防洪局局长,赴泰国曼谷上任。

1960年,沈怡应台湾当局之请赴台。他身在海峡彼岸,却仍牵挂着黄河水利,在台编撰《黄河问题讨集》,辑录民国年间保存的中外专家的主要治黄言论,对后世黄河治理及黄河水利史研究都有重要价值。

沈怡赴台后,逐渐淡出政界,晚年回归学术研究。1970 年,应德国汉诺威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白郎许伐格工业大学及鲁尔大学四校联合之聘,分别主讲水利工程与东南亚地缘政治两门课程。沈怡晚年集学术荣誉于一身,当选“中华学术院”院务委员、“中华学术院”哲士、“中国工程师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

沈怡最后的日子在美国度过。临终前一年,沈怡胞妹、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夫人沈性元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赴美探望。鉴于沈怡在水利领域的杰出成就,沈性元临行前,水利部委托她将长江“三峡计划”的资料带去,征求这位水利专家对建造三峡大坝的意见。分离30年的兄妹在异国相聚,自然是欣喜万分、感慨万千。沈性元把大陆水利部心声转达沈怡“:祖国尊重专家,远在国外还郑重征求意见。”沈怡看了资料,写了几条意见让胞妹带回国内,次年在美国去世。

亲友关系

沈家这一辈共有三女一男,沈怡是唯一的男子。大姐沈性真(沈亦云)早年热衷于社会改革,辛亥革命时曾在上海组织“女子军事团”,抗日战争中又创办上海南屏女中,她的丈夫是著名政治人物黄郛。二姐沈性仁早年留学欧美,五四时期在《新青年》发表由其翻译的戏剧《遗扇记》,一度搬上舞台演出。这是外国话剧最早的白话语体翻译剧本在中国发表,这位名媛的夫君亦为一代名士陶孟和,陶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妹妹沈性元热心教育,嫁给资源委员会秘书长、后任民革中央副主席的钱昌照

个人著作

著有《市政工程概论》《黄河年表》《沈怡自述》等七八种著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