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璠

更新时间:2024-07-19 15:29

邝璠(1458年10月4日—1522年1月14日),字廷瑞,号阿陵,北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人,祖籍广东肇庆府高要县(今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明朝中期官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天顺二年八月二十七日(1458年10月4日),邝璠出生于北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邝璠出生时,母亲梦见一个奇异的人用牛角马蹄、麕身(一种像鹿的动物)、牛尾的形状在门上写字,醒来后邝璠就出生了。邝璠从小就以聪颖异常而闻名,弱冠之年求学于莆阳陈乘善,精通古今典籍。

弘治五年(1493年),邝璠考中顺天府乡试

登科入仕

弘治六年(1494年),邝璠考中进士,出任吴县知县。邝璠一到任就显示出卓越的才能。明孝宗派出的使者经过吴县,知道邝璠不好惹,除了朝廷定例规定的合理费用外,丝毫不敢额外索取、摊派其他费用。有的达官显贵经过此地,气焰嚣张,邝璠发现他们的不法行径,向朝廷揭露,最终这些官员连同党羽一起被发配。一个姓朱的商人依靠贩卖漆器而致富,谋杀了自己的弟弟,母亲却偏袒他,前后几任县官都未能查明真相。朝廷命邝璠审理此案,他夜里梦见被杀的人来喊冤,但说不清楚话,好像是说被嫂子的哥哥所害。邝璠断定他一定是被人砍断了舌头。第二天,派人再次验尸,果然如此,于是据此为线索,抓获真凶,御史对邝璠非常敬佩。邝璠任职的吴县有五万户人家,百姓的贫富状况他都了如指掌,等到征调徭役时,没有人因为分配不均而抱怨。阊门的富户沈甲,为了逃避重税,假装成贫困潦倒的样子,匍匐在县衙前,装可怜博取同情。邝璠说:“你是想欺骗我吗?你曾经穿着华美的衣服在集市上炫耀,以为我不记得了吗?”沈甲于是惶恐,主动申报自己为上等户。原来邝璠曾见过沈甲一次,就记住了他。

邝璠在吴县任职八年,他上奏免除了洞庭湖荒山的税收六千三百石,疏通了梁西成的渡口,解决了河道堵塞问题,这些举措都使百姓受益。他还建立了学宫和社学,修缮了仓库和祠堂,使它们更加坚固。

历任同知

弘治十四年(1501年),邝璠因为触怒了权贵,转任徽州府同知。邝璠离任前,当地百姓依依不舍,立碑歌颂他的功绩。到徽州后,邝璠与时任徽州知府彭泽一见如故,彭泽将许多疑难案件都交由他处理。有一个武官的案件,因为恃仗家财雄厚,数年不决,邝璠就任后才得以解决。当时徽州有个习俗,送葬时都要准备车马,这对贫困的家庭来说是个负担,他们宁愿推迟葬礼,甚至有三家因为贫困而不安葬亲人。邝璠按照礼节规定期限并告诫民众,一个月内安葬的就有万人之多。

弘治十五年(1502年),邝璠呈上奏章进京。按照惯例,进京的官员通常都会携带应当缴纳的税款,以利用路途遥远为借口,从中谋取利益,这些费用通常高达数百金。但邝璠却拒绝了这种做法。进京途中得知父亲去世,于是回家守孝。

正德元年(1506年),守丧期满,改任金华府同知。金华风俗喜欢诉讼,邝璠曾代理篆事,郡庭就安静了下来。有些家庭因为嫁女而破产,所以女子多不养育,邝璠严厉地告诫他们。在兰溪,民居密集,以前不防火,于是邝璠拓宽街道,规定每五户人家就要挖一个水缸储水,从此火灾就不再蔓延,当地人就称这条街为邝公街。

正德二年(1507年),邝璠因为母亲的丧事回家。办完丧事后,改任河南府同知。起初,河南有督驿传马价到吴地的,邻居偷了其中的一百金,用砖匣替换,封条依旧,导致失主找不到钱,且已过去一年。邝璠查验了邻居家的炉灶,发现有取砖的旧痕迹,与所换砖匣吻合,于是盗贼服罪,邮送到河南。所以河南人听说邝璠的事迹后,都对他非常敬仰。

治理瑞州

正德六年(1511年),邝璠升为瑞州知府。当时盗首陈福一等人在华林寨聚集,率众来犯,邝璠亲自穿上盔甲登上城楼抵御,毒箭如雨下,他杀死了三十多人。贼人放火并逼近城楼,邝璠祈祷天风反吹,贼人于是退走,追击数十里,抓获了很多人。总制都御史陈金对他的功绩感到惊奇,上报了他的功绩。于是开始筑城挖护城河,坚守计策。又在城东的高地上建了明远楼和演武亭,按时训练士兵,严明赏罚,精锐的士兵越来越多。

正德七年(1512年)六月,邝璠率众攻打华林,分别命令下属在渚岭、绕城、南北岭等地扎营,并命令乡民按地域分守。适逢抓到贼人的间谍,斩首示众,并焚烧了附近的贼人聚集点。贼人大为恐惧,于是分散到玛瑙山、仙女岭,邝璠又率军围攻,擒获和斩杀的人数不胜数。陈福一等人走投无路,率领妻子儿女投降。邝璠立即派降者攻打其余的贼人,自己跟在后边,鼓声大作,连战连捷。总共打了大小一百多次仗,邝璠两次面临生死危险,仆人因勤劳而死。当时饶州的姚源盗匪猖獗,提督都御史俞谏又命令邝璠前往剿灭。邝璠提兵夜入三十里,贼人侦知后说:“瑞州的军队到了。”于是互相告诫不要轻举妄动。第二天贼人全军来犯,邝璠挥兵奋勇出击,斩首数百人。参将桂勇与邝璠连营,也佩服邝璠的神速。回到瑞州后,瑞州的盗匪又纠集了一百多人,使用异术蛊惑民众,邝璠歼灭了他们。御史将此事上报,明武宗下旨嘉奖。瑞州府靠近锦江,春夏时节江水上涨,经常淹没两岸的房屋。邝璠查明了原因,是市河被豪强侵占,于是竭尽全力疏通,水患就消除了。学宫被贼人毁坏,邝璠修复了旧的建筑并新建了锺秀、进贤、昭文三楼,还拓展了仓库的地址,建造了官署和学堂。又建了筠阳书院,聘请了经师来教导学生。还扩建了数十间牢房,使囚犯避免了死于狱中。处置了狡猾的官吏和奸民,狱吏滥用权力的风气有所减弱。

正德十年(1515年),邝璠考绩北上,汪凤等人趁机作乱,邝璠立即将他们全部在市集上处决。当时朱宸濠因为亲王的身份而恃宠而骄,剥削郡县。新昌县(今江西宜丰)的刘氏以富有闻名,朱宸濠贪图他的财富,派校尉持伪造的债券去索取。邝璠秘密命令刘氏反抗并殴打校尉,校尉一无所获,于是到邝璠那里去告状。邝璠说:“他敢反抗亲王,何况是郡吏呢?我本来就是安定百姓的,华林的盗贼刚刚平息,怎能再激怒朱宸濠使他生变呢?”朱宸濠听后非常愤怒,想找邝璠来泄愤,但邝璠坚决不屈服。邝璠又救了一个因非罪而触怒朱宸濠的贤者,并庇护了他的姻友,使他们免遭连累,数十家因此得以保全。

罢职归乡

正德十二年(1517年),朱宸濠唆使当权者罢免邝璠。邝璠说:“我救了瑞州百万生灵,功成身退,还有什么可惭愧的?我会坐看这些人自取灭亡。”瑞州的民众听说邝璠要离开,都彷徨失措,如同失去了父母一样,于是建立了祠堂并塑像来供奉他。

邝璠在家乡居住数年,仍然不断有人前来慰问和赠送礼物。邝璠精通吏事,但总是以儒家的精神来装点自己,彬彬有礼,十分可观。晚年归家后,也只是以饮酒作诗来自我娱乐。他建了阿陵书院,每天教导三个儿子和族人,他们都才华出众,前途不可限量。他性格孝顺友善,终身与兄弟相爱不衰。为官近三十年,从未过分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与人交往,能洞察人心,言谈爽直,风格高洁。他的施政以爱民为主,始终不懈。在道义上认为不可为的事,即使与时势相违,也不阿谀奉承以求自保。所以虽然被朱宸濠中伤,但君子们都深感惋惜。

卒于家中

正德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1522年1月14日),邝璠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嘉靖元年(1522年),邝璠的儿子邝涛上书朝廷陈述邝璠在任瑞州知府时讨伐贼寇的功绩,请求兵部尚书彭泽核实功绩,并参照赏赐的等级,说是有未报的遗愿。明世宗追赠邝璠为江西布政使司左参政。

主要影响

政治

邝璠一生历职地方,其在各地的为政功绩如下:

农学

邝璠所著《便民图纂》内容包罗万象,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很有帮助,是一部影响较大的农学著作。

《便民图纂》一书,主要记述了吴地农业生产、食品、医药、日常生活以及风俗民情等各个方面。不仅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而且书中内容都可以说是适合于农民日常应用的。其内容庞杂,实用性强,而且非常“便民”,对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无论在农学科技上,还是在农学史上都有重要影响。其主要成就有:

历史评价

杨循吉:聪察勤政,无绩不兴,久任民和,近代之最。(《长洲县志》)

费宏:公精于吏事,而每以儒缘饰,彬彬可观……与人交,洞见肝膈,而言议爽迈,风格出尘。政主于爱民,终于靡懈。义所不可,甘与时忤,不阿狥自全计。故虽逆党所中,而君子则深惜之。(《瑞州府知府赠左参政邝公璠墓表》)

康海:瑞州太守邝廷瑞,瑞至之日贼乃鸷。手无寸铁兵卫空,健儿闻惊皆逃避。郡吏不敢更趋承,苦谏当虞身后事。四境安危系此身,太守一逃何以徇。当衙一呼士争奋,始信英雄气有神。贼兵星散城已保,转顾因知寇所巧。樊破毁栅敛近民,贼失所资如逝鸟。至今瑞郡立生祠,君与刘周如在兹。丈夫寻常薄钟鼎,毁誉升沉何足疑。嗟嗟贝锦者谁子,谤君翻使君名起。盖棺事定古所传,才去几时民若此。天道恢恢监独明,区区庶子胡为尔。(《瑞州太守行》)

钱福:侯(指邝璠)素称稽古尚文。(《重刊吴越春秋序》)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按照《明史》的说法,邝璠著有《便民图纂》十六卷。

人物争议

《便民图纂》的编者在学界内一直存有争议,嘉靖本著录为无名氏撰,万历本著录为邝璠。

明人汤沐的《公余日录》最早提及《便民图纂》的编者是邝璠。汤沐是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次年(1497年)授崇德知县,在任六年,后召为御史。即弘治十年(1497年)至弘治十五年(1502年)在崇德县任县令,而彼时邝璠亦在吴县任上,崇德、吴县两地距离很近,中间仅隔着吴江、桐乡两邑,所以根据汤沐的材料,可以找到比李涵的序更早的证据证明邝璠是《便民图纂》的撰者,但这也还不是直接的证据。

祝允明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七月撰写的《吴县令邝君遗爱碑》中发现直接史料证明《便民图纂》即为邝璠在吴县时所编。弘治十五年(1502年)祝允明正在其家乡吴县居住准备会试,恰逢邝璠在此地任父母官调任至徽州,所以当地百姓顾念邝璠在此地为官时期的仁政,为其刻碑,让乡贤祝允明执笔为其撰写碑文,此碑文足以证明《便民图纂》确系邝璠在吴县所编。邝璠是《便民图纂》撰者亦可在明代其他史籍中找到旁证,在明代记载湖州历史掌故的《苕记》中,该书作者张睿卿提到邝璠为《便民图纂》作者。因此,《便民图纂》作者是邝璠。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贵州刻本有左布政使司李涵之序,序中记载“邝廷瑞始刻于吴中、吕经又刻于滇省。”清《天一阁书目》对此也有类似记载:“明陈惟一编、欧阳铎序,嘉靖六年冬翻刻,吕经序,原本出三厓欧氏若托,始则任丘邝廷瑞氏,选刻于吴者。”清代张元济的《涵芬楼烬余录》亦言:“吕经翻刻叙中,则仅云邝氏选刻于吴。”这些文献“始刻于吴”和“选刻于吴”的记载都证明了邝璠付刻过此书,但这并不能说明邝璠就是本书的编者。清代钱曾在《读书敏求记》中也有所记载,题曰:“《便民图纂》不知何人所辑,镂版于弘治壬戌(1502年)之夏。首列《农务》、《女红图》二卷,凡便民者,莫不俱列。”从此段介绍来看,钱曾并未著录此书编者而是记载为“不知何人所辑”。邝璠为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弘治十五年(1502年)后于弘治六年(1493年)九年,时间上看,钱曾所见到的版本可能就是邝璠在吴地刊刻的本子。

日本学者天野元之助在《中国古农书考》谈到此书,对本书的最初刊刻者是为邝璠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据他所言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江户时代的十六卷三册本,此本是从初刻本中抄下来的,其中载有弘治壬戌(十五年,1502年)序文,序文云“信丰曾尹手是书,告予以真有于便民者,欲绣诸梓以为民便,……予深嘉之,因书以弁其首”。再根据邝璠“治七年知吴县……十二年升徽州府同知”的经历,邝璠于弘治七年(1494年)至吴地上任,《便民图纂》的镂版于“弘治壬戌(十五年)之夏”,然而邝璠在弘治十二年(1499年)已经升为徽州府同知,不在吴地作官了。因此,邝璠不是《便民图纂》的编者。

史料索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