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崎

更新时间:2023-05-05 15:57

釜崎,实际上叫釜釜崎(かまがさき),现在叫做爱隣地区。位于大阪市南部西成区(Nishinari),是日本最大的临时体力劳动者聚集地(日语中称为“寄せ场”,一般来说雇佣周期少于30天),这里生活万余生活缺少保障、等待临时工作岗位和政府救济的中老年人独身人士。

釜崎位置

离时尚购物中心汇集的天王寺、阿倍野地区步行不超过20分钟。几条重要的铁路线大致将釜崎的界域划分出来,大抵北至新今宫站,南至荻之茶屋、今池两站区域,中间由太子、山王、惠美须等地段组成(也许只是几丁目那样的规模,其界限并不分明),半径300米,离观光热门“新世界”仅几条街的距离。

居民

在其21000名居民中,大概5000人左右是日雇劳动者,近万人是因各种情况需要生活援助的个体。经济泡沫的高速发展时期过后,临时体力劳动工作(如建筑、运输及制造业等活儿)大幅度减少。因此在这一区,不少上了年纪的劳动者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失去生活来源,他们不得不露宿街头,或者住在租金极低的福利公寓中聊以度日。釜崎一带龙蛇混杂,由于历史原因,这一带也不乏诸如在日朝鲜人后代和“部落民”等弱势身份的族群。故而一般日本人对釜崎的印象是极端危险,且完全失序,经常警告外人不要随便出于好奇涉足那里。

发展历史

釜釜崎地区在1910年代至20年代初就初具规模,为了清除贫民区,政府将劳工聚居的廉价宾馆统统从当时重工业聚集的北部迁到南部,即如今的釜崎一带。这里于1945年在盟军对大阪的轰炸中遭受重创,在50年代的重建中,不少二战中失去家庭或无法求生的人也汇聚到釜崎,藏身于那些私搭乱建的doya(ドヤ,即简易住所)中,令廉价宾馆再度复兴。政府为解决釜崎问题,有不少专门政策出台,且于1966年重新将釜崎和周边地区定名为“Airin(あいりん)”,意即“爱邻”,就是“可爱的社区”之意。不无讽刺的是,社区业者却多对此名流露反感。他们觉得“爱邻”之名承载的是一段不甚愉快的历史,任何与此有关的名头,都在提醒那些不自在和被歧视的差别。

1970年在大阪举办的世博会刺激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令釜崎一度成为来自全国日雇劳动者的聚集地,“爱邻中心”就是这一年成立的。当时,这个两层建筑里不仅有政府主持的日雇劳动者职业介绍所(日文全名:あいりん労働公共职业安定所),还有西成区福利中心和大阪社会医疗中心附属医院(为釜崎劳动者和无家可归者提供免费医疗等)。这样的格局,似乎到2011年8月初NPO组织cocoroom的向导植田裕子到访的时候,都依旧保持着

现状

大阪的釜釜崎是一个城中城,也是日本最大的贫民窟,当地居民很多都是日本建筑业繁荣时期的建筑工人。如今,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工作岗位锐减,这些居民更是度日维艰,一些人另谋生路,沿街叫卖、赌博,另一些人则选择继续等待。

无家可归、贫困和健康恶化使釜崎贫民的生活每况愈下。在此地活动的黑帮集团数量达到60个,它们从事着贩毒、赌博、敲诈救济金等勾当。大阪市民对该区都闭口不谈,曾造访釜崎的美国摄影师安德鲁·休斯顿表示:“釜釜崎的老人生活极为艰苦,很多人感觉自己被政府背叛。他们为建设国家付出了辛勤汗水,政府却遗弃了他们。釜崎这样的贫民窟成为谋求连任的政府官员的眼中钉,直接将它们从日本的地图上抹除。”

然而,尽管如此,釜釜崎却依然保留着典型的日本色彩。住在纸板房里的男子将鞋子整理的井井有条,每晚按时去公共浴室洗澡……虽然落魄,这些贫民却展示着日本社会的优雅、恭敬、井然有序,以及其核心价值观与生命活力。

摄影师马格达莱纳·索罗称:“我曾多次拜访日本,其文化让我倍感亲切。听闻这群无家可归者聚居在大阪的贫民窟,我决定亲自前往,一探究竟。在那里,我所看到的不只是釜釜崎,而是日本社会弱势人群的复杂历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